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谈戏论艺 > 名家论艺

关于《白兔记》

时间:2014-11-29 15:24:32  来源:原创  作者:傅骏

 GhB合作·静安——越剧戚毕流派艺术

《白兔记》是中国古典戏曲名著,与《荆钗记》、《拜月记》、《杀狗记》,被称为宋元四大南戏。写刘知远、李三娘夫妻悲欢离合故事,因刘子咬脐郎追猎白兔而见其母李三娘,故名《白兔记》。这个戏来源于民间传说。刘知远虽史有其人,也与《琵琶记》和《荆钗记》中的蔡伯喈、王十朋一样,离史已远,不能拘史。先有《五代史平话》、《刘知远诸官调》、杂剧《李三娘麻地捧印》(已佚)等,《白兔记》是由此发展演变而成。《白兔记》有民间色彩,有生活气息,语言质朴本色,李三娘形象反映封建社会苦难妇女形象,有一定价值。自也有不少糟粕,宿命论。因果报,贞节观,多妻制都有烙印。但光采为主,才长年流传。
解放以后,《白兔记》的某些折子戏《打猎回书》、《窦公送子》、《磨房会》等,仍在戏曲舞台演出。全剧本因牵涉到一夫二妻等不少问题,不见多演。五十年代京剧《新白兔记》,因有反历史主义问题,也不传。
我们这个改编本,以《白兔记》为主,广受博取,自上参考评话,诸宫调,旁及吸取地方戏曲川剧、湘剧、昆剧、潮剧、苏剧,自立门户,编成新本。想立一点新意,添一点新戏,写一点新词。将刘知远扶正,删去重婚情节。想保留和发扬原作朴实本色的民间色彩,想赞美李三娘、窦公、刘知远、咬脐郎和酒家婆等古代人民助人为乐、患难相扶、贫贱不移、坚强不屈的传统美德,写人,写戏,写出心灵美和性格美。
改编古曲名著,植根今日舞台,改字当头,非常必要,但也颇费斟酌,有其难处。正如将名贵珍缎,剪成客穿服装,如何做法,大有可议,诸家裁缝,都有各见。得失成败,在所不计,广征意见,再作修改。
《白兔记》1985年静安越剧团演出。导演金风,席与荣,主演朱祝芬,杨文蔚,丁莲芳,作曲贺孝忠。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毕春芳
毕春芳
戚雅仙
戚雅仙
相关文章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