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谈戏论艺 > 名家论艺

关于《相思树》

时间:2014-11-29 15:10:36  来源:原创  作者:傅骏

 Pdi合作·静安——越剧戚毕流派艺术

解放初期,华东越剧实验剧团曾根据黄宗江的电影剧本演出过越剧《相思树》,我始终没能见到电影与越剧的演出,但是我见到了越剧剧本(钟泯,邵幕水改编,北新版),而且也搜集了报章上对该戏的批评文字,知道当时都认为“《相思树》全剧强烈地表现了封建君王的威武强暴和人民的悲哀绝望,作为剧中主角的一对夫妻在封建压迫下毫无积极反抗精神,贯串着全剧的是眼泪和痛苦。”(1951年12越30日上海《大公报》)“相思树的错误在哪里?在把古代人民写成懦夫,在告诉观众,贞夫和韩凭的遭遇是咎由自取,就这样它违反了神话戏指引人民走向积极斗争的一面,而削弱了人民斗争的意志。”(1952年1月17日《新闻日报》)
以后,这个戏就沉寂了。
但是,我始终认为《相思树》这个传说的本身,是有着一定程度的人民性的。我所见到的资料是晋干宝《授神记》的《韩凭夫妇》,《敦煌掇琐》的《韩朋赋》,和《东周列国志》第94回宋康王章关于韩凭夫妇的故事。
这三个传说前后相距数百年,都因为收同时代的当时文风的影响,在内容上互有差异,而且男女主角的姓名也各不相同,但是可喜的是这个传说没有受到恶意的窜删与歪曲,阶级立场非常明显,它出色的歌颂了反抗压迫善良百姓,强烈地抨击了罪恶的封建统治者,因此直到今天看来,它还是有着不可磨灭的光辉。
贞夫(也作何氏)的二首乌鹊歌,“南山有鸟,北山张罗。鸟自高飞,罗当奈何?”“鸟有雌雄,不遂凤凰,妾是庶人,不乐君王”“表现了她反抗暴力的坚强不屈的精神,也能代表劳动人民的意志。这是很干脆的,也是艺术的语言”。(《从古典诗看诗的语言表现力》,载《语文学习》第6期)因此我这次很大胆地尝试进行编写工作。
我主要是根据《列国志》的记载,然后再丰富以《韩朋赋》的内容。
《列国志》的优点是它使这个传说有了更明确的时代背景,因此我认为在这一故事的基础上丰富加工,就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真实面貌。
根据《列国志》的记载,宋康王暴虐无道,而且战国诸侯,又不同于秦汉以后的君王,在那个弱肉强食的时代,他 是个武夫型的暴君,高傲蛮横,喜怒无常,“欲就霸王之业……乃多检壮丁,亲自训练,得兵十余万,东伐齐,南败楚,西又破魏军,北灭滕,”也充分表现了他的好战好杀的个性。
我就将宋王出征的年月作为发生《相思树》故事的时代背景。
剧中的男主角韩朋也就作为十万壮丁中之一员,因为那时民性尚武,战乱不息,长年征兵。一个壮年子民(我把他处理成为稍懂武艺的读书人)被征出征,是不足为怪的。这样韩朋与贞夫的分别就不是为了求官,咎在自己,而是受到了当时统治者的压力,夫妻两地相思,想得痴,等得深,也都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人民对统治者的抗议!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基本矛盾,就是列国诸侯,长年混战,互争地盘,而百姓迫切地盼望过安居的生活,不愿战争。
鲁迅先生把把中国历史分为两个时代,即乱世的“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和盛世的“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灯下漫笔》)这真是一针见血的分析。百姓在战乱时候总希望早日能获得和平与安居,但是不摆脱做奴隶的命运,纵然战乱平息,又何尝就会平安无事?宋康王在兴兵时所想到的是南征北战,扩展底盘,就霸王之业。但是当“宋号强国,与齐楚三晋相并”的时候,他就要三千美女,日夜淫乐,纵欲享受。这是封建帝王的丑恶面目,也是历代统治者的共同特点。
以后的故事,我就根据原来的传说发展了,我着意刻画贞夫这个古代妇女的优美形象。她对丈夫的爱情是如此真挚,对婆母的侍奉是如此的贤孝,对同样命运的朋友,又如此的关怀殷切,二对封建统治者的仇恨,却是如此的强烈,她爱憎分明,坚强而不莽撞,随机应变但决不屈膝投降,争取一切可能的机会进行斗争,直到封建势力面前进攻,在那个时代,她不能用一双手推到封建统治者的高墙,她毁灭了自己,不使自己成为敌人的战利品,以死来表示意志,用死战胜了环境。
同时,我因为这是一个民间传说,民间文艺的特点就是富于幻想成份,所以我大胆地采用了飞鸟传书,这在常情上来说是不合理的,但是我觉得在这里可以批准,让千里关外的征人接得了家书,更加深刻了相思的遥望,也就更加深了对战乱的痛恨,不损害其真实性,但突出了思想性与艺术性,最后在化树合抱一场,我还是保留了烈火烧宋王的场面,有人认为这样处理“会在观众中造成一种麻痹斗争思想,生前受苦受难,死后可以报仇雪恨,真所谓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不正是因果报应论的翻版嘛?”(大公报)我觉得在当时人民不可能将“巩固”的封建统治推翻,而人民在幻想的烈焰中将敌人毁灭,这正是对命运的反抗,有其积极的一面,应该与因果报应严格的区别开来。
写作过程中蒙赵景深先生提供资料,解答问题。附笔致谢。
《相思树》1954年初演。戚雅仙、毕春芳、陈金莲主演,导演李卓云,作曲刘如曾。1962年毕春芳水青莲曾复演。1982年《相思树》选段《待郎归》,由刘如曾另谱新曲,戚雅仙演唱,上海唱片公司录制新音带。而在2002年由上海电视台张佩俐导演,制成《相思树》选段MTV,由戚雅仙和女儿傅幸文共同演唱,竟成为戚雅仙生前演唱的最后一个荧屏节目。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毕春芳
毕春芳
戚雅仙
戚雅仙
相关文章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