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谈戏论艺 > 名家论艺

我演《祥林嫂》

时间:2014-11-29 13:26:20  来源:原创  作者:戚雅仙

 9Su合作·静安——越剧戚毕流派艺术

对于排演《祝福》这一剧目,就我个人来说,始终是在极度紧张和兴奋的心情中进行的。因为《祝福》是鲁迅先生的一篇具有高度思想性与艺术性的作品,而我又是饰演这一作品的主要人物,一个被压迫与被损害的典型的劳动妇女形象——祥林嫂。我的文化水平低,体会能力又薄弱,唯恐表演不当,有失原著精神。
为了更好地理解原著,我们特地到绍兴去体验生活,在当地政府的协助下,我有机会接触了几个和祥林嫂有类似身世的农村妇女。通过这次体验生活,丰富了我的想象力,充实了表演上的生活依据,在我的想象中,逐渐出现了一个活的人物:她身材高,力气大,能挑水,会打柴,肯吃苦耐劳,粗手大脚,走起路来轻快有劲,不大爱说话,空下来就找事做,有着忠厚的外貌和善良的心,但也很坚强;她对任何外来的压力,起先总是逆来顺受,但当侮辱与损害太重了的时候,她就不甘心于屈服,就很倔强。当我把这些认识贯穿起来的时候,就形成了舞台上我演的祥林嫂。
祥林嫂曾经嫁了两个丈夫,对两个丈夫有着两种不同的感情。祥林嫂从来没有提起过娘家人,很可能是从小就与家庭失去了联系的,也许是个童养媳。她比祥林大十岁。自从结婚之后,两年多时间内,祥林病了一年多,因此他们之间谈不上有什么夫妻感情。然而,她是一个善良的女人,祥林也是一个好人,他虽有病在身,还苦苦操劳来养活一家人。正因为这样,所以他们之间也存在着同甘苦共患难的感情;但这是不同于甜蜜的夫妻感情的。虽然剧本经过几次修改,删去有关祥林的正面描写,但是为了充分理解和表现这一人物,我还是比较详细地设想了这关系和过程的。
祥林嫂和贺老六的结合,在那个时代里看起来是并不稀奇的。祥林嫂被抢时曾用尽一切办法反抗,甚至于寻死,这正像鲁迅先生笔下的卫老婆子口中所说的:“祥林嫂真是出格,比一般的回头人不同。”其次,祥林嫂处在那个时代,当然本身也带有一定程度的封建思想意识,认为寡妇再嫁确是不体面的事。封建礼教一方面歌颂夫死妻守的贞节烈女,一方面却公开承认在光天化日之下强抢活夺寡妇成亲,祥林嫂就是在这种自相矛盾的制度下的一个反抗者。
贺老六是一个成年的男子汉,比祥林粗大健壮,他很爽直,“人虽粗鲁,倒还忠厚”。贺老六答应放祥林嫂回去,可是又担心祥林嫂回去以后的处境,他说:“回去后,大伯婆婆还是要把你找,就是你不嫁我,他们也要把你卖给别人的。”他的话深深地打动了祥林嫂的心。
终于,他们有了孩子,在祥林嫂脸上也添上了一丝笑容。然而就在这时候,沉重的打击又降临到祥林嫂的身上:贺老六病死了,儿子又被狼衔了去。紧接着老大来收房子,祥林嫂连藏身之地都没有了。我每演到这一场的时候,我的心也好像随着阿毛一齐被狼衔去了,默默地站在门旁边,心里叨念着孩子的名字,一句话也说不出,也不知道幕是什么时候落下来的。好多同志要我在这时候,再去照应一下贺老六(这时候贺老六已经死在台上,但祥林嫂还不知道),但是我做了几次努力,除去孩子以外、别的东西无论如何也打不进我的心。
为了生活,祥林嫂曾两次进鲁府帮佣。鲁四老爷和鲁四太太对祥林嫂,比婆婆还狠心。第一次到鲁府上工时,他们是停了年老力衰的商二婶再来用她的。他们硬把商二婶手里的淘箩抢下来塞在祥林嫂的手里,还说:“只要你好好的为我们做事,老爷太太是不会亏待你的。”事实上,鲁四太太不过是看着祥林嫂手脚壮大,工资便宜。就是这样,祥林嫂觉得已经能满足她这最低的生活要求,也就把鲁四老爷、鲁四太太当作好心人了。
婆婆来找祥林嫂回去,祥林嫂知道是要把她卖到山坳里去,她希望老爷太太会同情她,可是出乎意料,她们竟答应了婆婆的要求。这时候,祥林嫂是想反抗的,她曾说:“我死也不回去!”但是,她找不到一个同情她的人,最后仍旧被抢回去了。
贺老六死后,祥林嫂已经没有任何亲人,无依无靠,为了活下去,她怀着希望第二次进鲁府。她希望老主人同情她的苦命,留下她,多少给她些安慰。然而对祥林嫂的沉痛经历,只不过是鲁四老爷的一声“讨厌”。留是留下来了,但等着祥林嫂的却是冷若冰霜的生活。
这出戏,我最喜欢的、深深吸引着我的,是最后一场。这时候祥林嫂已经最后一次从鲁府里走出来。冷酷的生活向她提出了一系列的问题:人死后,究竟有没有灵魂;捐了门槛作替身,是不是就能赎罪……一句话,她问:她是不是还有作为一个人的资格。她希望这冷酷的世界给她一些温暖,希望有人能回答她的问题。她四面八方地问,但是没有一点回音。经过一段时期的流浪,在又一个大年夜,她又回到了她捐过门槛的土地庙门前。这时她仍旧没有屈服,就是到了只剩最后一口气的时候,她还支撑着在问:“为什么?为什么?”然而,这冷酷的社会已经夺去了她的一切。她终于倒下了,死在鲁镇有钱人家祝福的爆竹声中!
祥林嫂的受尽折磨的一生,紧紧地抓住我的心,使我时时想起老一辈妇女的悲惨的命运,更使我看到了压在妇女头上的那座大山——封建社会。我同情她,爱她,更为她的遭遇而不平,乃至愤怒而仇恨,因而也从中得到了力量。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毕春芳
毕春芳
戚雅仙
戚雅仙
相关文章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