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谈戏论艺 > 名家论艺

我演《白蛇传》

时间:2014-11-29 13:21:15  来源:原创  作者:戚雅仙

 Bm8合作·静安——越剧戚毕流派艺术

《白蛇传》是我几十年来常演的保留剧目之一,它与《血手印》、《玉堂春》、《玉蜻蜓》并称“白血双玉”,成为我的四个代表性剧目。
我最早演出《白蛇传》是在一九五二年。记得初演时正值端午节前后,原来只想把它作为一个应时剧目,演一下就另换新戏,并不抱太大的奢望。因为这出戏故事太熟了,演得太多了,从京剧到各个地方剧种,几乎都有这个剧目,而且越剧团演出的也不少。谁知出人意料,这出戏竟连演连满三个月,创造了当时合作越剧团卖座的最高纪录。于是就刮目相看,备加重视,在艺术上进一步加工提高。第二年复演时,依然盛况空前,又连满了两个多月。到第三年再度复演,竟然又是两个月座无虚席。这样,《白蛇传》就成了合作越剧团的“看家戏”,也成为我个人的代表作之一。六十年代初期,我生孩子小别观众后重新登台,首演的还是这出《白蛇传》。八十年代初期,我在经历了十年劫难以后重返舞台,继《血手印》和《玉堂春》之后,又复演了这出老戏。同时,《白蛇传》这出戏不仅是我们剧团培养青年一代的教学剧目,而且剧中的一些唱段也已成为越剧青年演员和越剧爱好者学唱流派的流行唱段。总之,《白蛇传》这出戏与我的艺术生活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一、三个时期,演法相异
我演《白蛇传》,历经三个时期,因而演法各有不同。
第一个时期是五十年代初期,三年连演《白蛇传》。那时我正在青年时代,二十几岁,精力比较充沛,艺术上也处于上升时期。我演白娘子一人到底,从《下山》、《游湖》、《订盟》、《端阳》、《盗草》、《水斗》演到《断桥》、《合钵》、《倒塔》,可说是有文有武,有悲有喜,有唱有做,有打有舞,集青衣、花旦、刀马旦于一身。这样演,难度虽然比较高,但观众却十分喜爱。越剧观众爱看故事情节有头有尾的戏,欣赏一个演员从头演到底,不习惯几个演员轮流上场。我从《下山》演到《倒塔》,尽管很吃力,但能“讨好”观众,因而也就坚持下来了。我演白娘子,最难的是武功这一关。越剧的武功素来是薄弱环节,由于它是从绍兴文戏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所以文功有余,武功则显不足。京剧演《白蛇传》总是文武分档,青衣演《断桥》、《合钵》,武旦演《盗草》、《水斗》,各扬其长,各避其短。而越剧却是演本戏的,主要演员要一人到底。于是,在武功上就只能“临时上轿穿耳朵”,请来昆曲老师当技导,在双剑、尘帚上苦下功夫。好在我科班学艺时终究还有些基础,那时又年轻,身材尚苗条,动作也算灵活,虽练不出绝活硬功夫,但一上场确仍能显出白娘子的几分英姿。越剧观众对武功的要求本来就不高,我演的白娘子居然受到热烈欢迎。
第二个时期是六十年代初期。我生孩子后再演《白蛇传》时已步入了中年,体型渐变,精力也不能和年轻时相比,但我演白娘子仍从《下山》演到《倒塔》。其时,剧团培养的青年一代正好从静安区戏校毕业来团实习,她们在武功上要比我们这一代强得多,而且又更多地吸取了京剧的传统基本功,于是就由她们充实武戏场面,从而丰富了原来《盗草》和《水斗》的戏。本来我以演文戏为主,从《游湖》、《订盟》、《端阳》演到《断桥》、《合钵》、《倒塔》,这些是主场;中间《盗草》与《水斗》两场的武戏,比重不大,于是便轻易带过。现在有了青年学员参与演出,这就使原来比较简洁处理的场子变得更加热闹好看,既满足了观众欣赏文戏的要求,又看到了不少新鲜的东西。这台《白蛇传》,观众反响相当热烈。
第三个时期则是八十年代初期。经过十年浩劫后重登舞台,我已进入老年,体型发胖,精力衰退,仅在唱腔上尚有些余力,尽管“虎老雄心在”,到底岁月不饶人。而当年的青年演员正步入中年,进入艺术成长时期,于是就改由中年演员主演前半场,我演后半场的《断桥》、《合钵》、《倒塔》,使我能集中精力在《断桥》和《合钵》这两场重头戏中进行艺术锤炼,在唱腔和表演上发挥特色。中年演员从《游湖》演到《水斗》,自然也充分发挥了她们文武双全的特长。这样,一方面力所能及地发挥了我的艺术潜力,一方面又不遗余力地推出了年轻一代。这次演出又受到了观众的热烈欢迎。他们不仅在舞台上看到了多年不见的老演员的风姿,同时也一睹后起之秀的异彩。
二、扬长求新,另辟蹊径
我演《白蛇传》,前后历经三个时期,推出三种演出方式,都受到观众欢迎。原因何在?我想,这大概与做到三个“长”字不无关系:一是扬剧种之长,二是扬个人之长,三是取众戏之长。
第一,扬剧种之长,这很重要。《白蛇传》这出戏各种剧种皆有,而且都演得很出色。京昆有折子戏《断桥》,这是艺术大师梅兰芳的代表剧目;京剧还有武旦戏《盗库银》、《水斗》,在踢枪、舞刀上颇见功夫;连台本戏《白蛇传》更以全面铺展、五光十色而独具一格。婺剧《断桥》堪称“天下第一桥”。川剧《白蛇传》粗犷多彩。扬剧《上金山》柔情如水,风格迥异。越剧演《白蛇传》,自然不能照搬京剧的套数,也不能走川剧、婺剧、扬剧等剧种的路子。越剧应以文戏为主,着重抒情,突出唱功。所以,我们的《白蛇传》根据剧情进展,固然不能没有《盗草》、《水斗》等必要场次,否则戏就要断线;但是,在全剧的容量上,这些场次都是“轻扬”,而将戏的重点场次放在《断桥》和《合钵》上。《断桥》因为已成各剧种共有的著名折子戏,所以它在全剧中应占主场地位毋庸置疑;而《合钵》在不少剧种演出时都把它作为“轻场”处理,但我们却把它作为一个主要场次,其分量甚至超过《断桥》,这在其他剧种,包括各越剧团的演出中,确还是少见的。《白蛇传》中有一个重要的情节交待,就是白娘子向许仙说明自己乃系蛇精所变,并托出全盘真情。京剧等剧种都在《断桥》中将此交待清楚,而我们的《白蛇传》却是直到《合钵》时,白娘子受到法海金钵压顶以后才向许仙挑明。是先交待好,还是后挑明好,到底哪一个更合理,又更有戏,见仁见智,不必强求统一。但我觉得,白娘子至《合钵》最后才向许仙说明原委,陈述自己乃系蛇精所变,似乎更合情理些,也更有戏。《断桥》中,小青怒气方盛,许仙心中害怕,在白娘子既责怪许郎薄情,又劝慰小青并取得谅解后,才换来了三人携手重建家园的和谐场面。此时此地,如若白娘子就向许仙讲明自己是蛇精所变,无疑会使他在思想上方解困惑又增疑虑,我看恐怕会不利于戏的进展,也不太符合白娘子当时的心情。而到《合钵》时,白娘子因为金钵压顶,眼看夫妻就此分手,想到今后恐永难相见,于是向许仙全盘托出自己的身份、感情和痛苦,我以为这倒更合乎情理些,戏也更易生发,从而更有艺术感染力。不仅如此,这样的处理也能更好地发挥越剧文戏文唱的特色。
第二,扬个人艺术之长,求创新路。我的演唱特色和特长主要表现在唱功上,因此,我演的戏大都以唱功为主。《白蛇传》这出戏之所以受到观众欢迎,正是由于我在唱腔上下了功夫,发扬个人特色的缘故。这出戏有文有武,有唱有做,有舞有打,且又喜又悲,是出“全功能”型的戏,它可以充分发展演员的全能功夫。但我缺乏这种全能,所以还是在扬己之长上多发挥一些特色为好,突出一个“文”字,强化一个“唱”字,体现一个“悲”字。《合钵》中的长段唱腔,就是表现这些特色的产物。这个唱段作为这出戏的重点唱段,在艺术上加以重点渲染,表现了白娘子的夫妻之情,母子之情,离别之情,悲痛之情,愤慨之情,从而收到了明显的剧场效果。
第三,取众戏之长,亦即吸收众家之长。看梅兰芳、杜近芳、李炳淑、杨春霞、华文漪、王芝泉、顾玉君演的白娘子,看川剧、京剧、昆剧、扬剧、淮剧等各各不同的《白蛇传》,都使自己大开眼界,得益匪浅。一九五二年我初演这出戏时,因为演得早,所见不多,凭着自己年纪轻,胆子大,靠一知半解的理解去演,拘束倒较少。后来戏曲舞台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白蛇传》,见多识广,这就迫使我对自己的表演作进一步深化。一方面,尽量吸收诸名家和后起之秀更多的好东西,如《断桥》中白娘子先在许仙额上一点一推,然后又一扶的细腻表现,就来自梅兰芳大师的表演;另一方面,由于各家表演精彩纷呈,不知如何取舍,反而感到有些拘束了,最后还是决定在吸收众戏之长的同时,发扬剧种之长和个人之长,演好我“这一个”白娘子。
扬长求新,另辟蹊径,使我的《白蛇传》既有别于其他剧种,又不同于兄弟剧团,因而屡演不衰,成为我的“看家戏”之一。
三、由情生刚,刚中带情
我演《白蛇传》,对白娘子这个人物的性格核心,主要抓住她的两个重要方面,那就是一个“情”字,一个“刚”字。
白娘子对爱情的专一是十分真挚感人的。她不甘洞府寂寞,下山寻求人间真情。对许仙萌发爱情始于《游湖》,而在《订盟》、《端阳》、《盗草》、《水斗》诸场则鲜明地表现了她对爱情的专一。为了不忍辜负许仙的美意,欢度端阳佳节,她毅然在难熬的时刻里喝下了雄黄酒;不幸现形后将许仙吓死,于是她甘冒千险万难到昆仑山上盗草;许仙还魂后私上金山,她就和法海作夺夫的斗争。情之所至,金石为开,任何艰难困苦她皆置诸脑后。《断桥》中,小青愤恨已极,欲拔剑刺杀许仙,但白娘子还是情深义重,原谅了夫君。最后,白娘子终为法海的金钵镇住,离别之时,她还饱含血泪,体贴入微地叮嘱许仙,多保重自己,照顾好孩子。这种深切真挚之情,是其性格核心的主要方面,也体现了古代妇女善良多情、体贴温存的传统美德。我在这出戏的表演中,就以情作为主线,从《游湖》的初恋之情,《订盟》的相爱之情,《端阳》的夫妻之情,到《断桥》的姐妹之情,《合钵》的母子之情,等等,都在“情”字上做足文章。我以为,如果不在“情”字上加以精描细摹,那就会使这个人物失去丰腴的血肉。
当然,白娘子不能光有这一个“情”字,其性格核心中还有另一个重要方面,那就是一个“刚”字。她面对残酷强大的封建势力,不仅十分勇敢,而且相当刚强。她敢于和法海作不屈不挠的斗争,以至于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正因为她有情有刚,敢于为情而争,为情而死,才使人们对这个形象感到既可爱且可敬。如果抽掉白娘子性格中刚的一面,亦即抹煞她的斗争性,那一定会影响这个人物的崇高美,从而降低这出优美神话剧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刚是骨骼,情是血肉。刚中含情,情中有刚。然而白娘子的刚,并不表现在她的武艺高强上,而是表现在她的性格坚强上。应该说,白娘子的武艺并不太高强,她在昆仑山盗草,敌不过鹤、鹿二童,最后还是由南极仙翁善意赐赏;她上金山水斗,也抵挡不了法海的无边法力,最终仍落得个金钵压顶的下场。白娘子的刚,在于她的性格坚强,在于她明知恶势力强大,却丝毫不退缩,不怯懦,一往无前,义无反顾。她的刚是与情相连的,由情而生刚,刚本从情来。“有情未必不刚强”。要表现白娘子的刚,不能光靠武功,还要从表现白娘子一片深情的戏中,以情带刚,这样才能准确地表现出白娘子情中有刚的性格核心。
四、抓住中心,各有侧重
我演《白蛇传》,大体每场戏都掌握住一个中心。《游湖》一场,我在“喜”字上着眼:当白娘子来到人间,一见如画美景,心情格外舒畅;遇到忠厚朴实的许仙,一见钟情,更是满心喜悦。《订盟》突出一个“乐”字:当许仙上门还伞时,由小青作伐,立刻挂灯结彩,拜堂成亲,尝到了人间幸福生活的乐趣。《端阳》渲染一个“忧”字:白娘子既怕难熬的时刻到来,有显形之虞,又恐许仙疑心和扫兴,无奈提心吊胆地饮下雄黄酒,因而忧心忡忡,情绪复杂。《盗草》表现一个“急”字:白娘子见丈夫已被吓死,而仙草又为仙童看守,不能到手,真是心急如焚。《水斗》的中心是一个“怒”字:白娘子对法海有理有礼,恳请放回许仙,可是法海蛮横无理,置之不理,死不放人,怎不激起她心头怒火!《断桥》立意于一个“怨”字:白娘子怨许仙的动摇反复,不理解自己的一片深情。《合钵》宣泄一个“悲”字:白娘子与许仙之间的爱情,最终由于封建势力的强大而落得个悲惨结果,别离之悲痛彻心肺。《倒塔》则抒发一个“盼”字:白娘子盼望青儿能前来解救自己,更企盼最后能迎来合家重新团聚。
至于唱腔,我便是根据每场戏的不同中心进行设计的。《游湖》是喜的,我采用了善于表达内心喜悦、节奏欢快的【男调】唱腔;《订盟》是乐的,我就运用跳跃性较大,音调色彩丰富的【四工】老调作为主要唱腔;《盗草》中将高亢激昂的绍剧【流水】加以变化,用以表现白娘子急迫的心情;而在《合钵》中,便更多地发挥越剧传统特色浓厚的慢【清板】来抒发白娘子的悲愤控诉和生离死别之情。
《白蛇传》是出传统戏,不仅为许多剧种所搬演,而且又是很多名演员常演的戏。诸家竞演,异彩纷呈,要演出自己的特色来确非易事。同时,因为白娘子这个舞台形象也是人民群众所非常熟悉和喜爱的,这就更增加了演出的难度。我虽从五十年代初演到八十年代,三十余年来历经三个时期,尝试过三种不同演出形式,但是由于自己艺术水平和理论水平的限制,还是谈不出什么有条理的体会,只能讲一些自以为是的肤浅认识,聊供同行们参考。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毕春芳
毕春芳
戚雅仙
戚雅仙
相关文章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