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点击进入授权页面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绍兴莲花落 首页 文章 名家 查看内容

陈金华——快乐人生

2011-1-21 23:21| 发布者: 江南布衣| 查看: 2391| 评论: 3|原作者: 陈晓旻|来自: 《宁波晚报》

摘要:   走进慈溪“ 名仕园” 小区,生动流畅的“ 绍兴莲花落” 悠悠传来,循声而去,我轻易地找到了正在家里排练的陈金。 那是一张很有喜剧色彩的脸,不用介绍,在一大群排练的人当中 ...

10月9日《宁波晚报》  

  走进慈溪“ 名仕园” 小区,生动流畅的“ 绍兴莲花落” 悠悠传来,循声而去,我轻易地找到了正在家里排练的陈金。 那是一张很有喜剧色彩的脸,不用介绍,在一大群排练的人当中,我一眼就认出了陈金华,尽管在这之前我并不认识他。
  也许是“ 绍兴莲花落” 唱久了,陈金华连说话都明显地带有绍兴方言味儿了,我想这也是一种融合。因为热爱,所以执着;因为执着,所以投入;因为投入,所以成为习惯;潜移默化中,成为生命中的融合。
 其实陈金华是余姚小曹娥人,早在泗门中学读书时,就在戏剧曲艺表演上显出天赋。那时没有电视和专门的老师,他只好通过广播和收音机来摹仿学习,动作则通过自己的想象来加以设计。作为文艺委员,每次活动中表演说唱相声是他最开心的时候,而他的表演又是同学们最喜欢的节目。高中毕业那一年,一则《 谈虎色变》 的相声更是让他在学校里轰动一时。
  高中毕业后的陈金华没能考上大学,他只好背上了老式的相机,走街串巷、走村串户去给人家拍照。有一次,绍兴曲艺团到小曹娥镇演出,陈金华看到“绍兴莲花落”这种表演形式演唱生动活泼,唱词通俗易懂,唱腔朴实流畅,富于浓郁的生活气息,为群众喜闻乐见,一下子就萌发了强烈的冲动:我要学唱“ 绍兴莲花落”!更重要的是,整台戏的表演只要三四个人,一人主唱,一人打板,一人拉四胡。“一人一台大戏,唱文唱武自己。”这对于喜爱说古论今、擅长说唱表演的陈金华来说最契合自己的表演方式。
  幸运的是,曲艺团晚上就住在陈金华所在的村,这么好的机会,怎么能放弃?陈金华带着一颗诚心去请教。但曲艺团的老师看了他的形体和嗓音条件,认为他更适合唱越剧。回去之后,曲艺团的老师写信给他提供信息,说上海越剧团正在招生,但当陈金华一腔热情准备去报考,可发现已过了时间。
  他抱定一个念头还是想要学习“ 绍兴莲花落”,但曲艺团的老师演出任务忙,很难有时间给他指导;作为流动摄影师,他自己也每天要走街串巷去拍照,晚上还得冲印。可是只要有机会,他就去绍兴向倪齐全老师拜师求艺。当时交通很不方便,有一次,赶不上汽车的他借了辆自行车骑了五六个小时才赶到绍兴,倪老师感动地把自己珍贵的录音带送给他让他自己去听去练。回来时又下起了大雨,曲艺团要到嘉兴去演出,在火车站道别时倪老师又把自己的伞送给了他。就这样在秋风秋雨中,陈金华一手撑伞,一手把自行车龙头,骑了十一二个小时才回到家。虽然风雨交加,但陈金华没有觉得辛苦,因为心里充实。
 为了听录音带,陈金华又想方设法拼凑了2 4 0 元钱买录音机,开始一字一句地学。但在当时学唱戏是不被看好的,包括家人亲朋、左邻右舍都以为他是不学无术的年轻人,甚至有点“不正常”,每天对着录音机嗯嗯呀呀又赚不了钱,而且有时候也是一种噪音。
  但陈金华还是沉醉于自己的爱好中。学了几个月,他自我感觉唱得还不错,没有支持者,最好的鼓励只有来自他自己。恰好这时候绍兴曲艺团到宁绍地区巡演,在附近乡镇演出期间,他一场不落地看,做笔记,反复琢磨,及时请教老师们,就这样傻乎乎地跟了两三个月,他的演唱功底有了很大的进步。
  陈金华清楚地记得,他第一场公开的演出是在1981年底,在小曹娥的乡大会堂。四五百人在台下盯着他看,刚一上台,他既紧张又兴奋,太阳灯下照得他很不自然,手脚不知所措,但一进入角色他就什么都忘了。直到两个多小时的演出结束,观众如雷的掌声响起他才“惊醒”。他激动地知道了观众对他的认可,那是没有什么可以比拟的快乐。
  由于他的精彩演出,第二天的票子也一下子卖完了。本来是没有安排他第二天的演出的,所以他没有任何准备,但为了不辜负观众的喜爱和信任,他决定继续演出。那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和激情啊,只有一天时间哪!一大早他跑到新华书店找来包公的故事书,白天看书记剧情,晚上的演出居然效果一样地好!事实证明了他跟舞台的缘分!
  从此,大家也都知道了这个唱“绍兴莲花落”跟绍兴曲艺团的专业演员可以媲美的年轻人。
  1982年,全国第三次人口普查开始,乡里的领导要他做普查员加宣传员。他通过自编自演的说唱相声进行宣传,字正腔圆、声情并茂、寓教于乐的形式得到了村民们的喜欢,并起到了很好的人口普查宣传作用。余姚广播站还把陈金华的这些节目录音,全县播放。
  陈金华开始自己组织曲艺队,三四个人,他担当主唱。到农村各地巡演,简陋的舞台上,是他不变的热情,因为有村民们的掌声激励着他。
  因为出色的表演,他的节目被选去参加文艺调演。1983年,他第一次参加文艺调演就在宁波市群众曲艺公演中获得优秀演出奖。1985年,他又获得浙江省首届“莲花落”大奖赛特别奖,后来他又陆续获得了省里的几个表演一等奖。这些成功对于一个纯粹业余的曲艺爱好者来说,确实是莫大的欣慰和成功。但最大的成功应该是他的曲艺表演吸引了一双女孩子的眼睛,她因此成为了他的人生伴侣。说起这段往事,陈金华本来就溢满笑意的脸上更是多了几份幸福和甜蜜。
  1985年,他率领他的民间曲艺团来到慈溪宗汉百两桥演出,连着六七场戏,他发现一个秀气的女孩子总是坐在第一排看戏,目不转睛,一场不落。他觉得很奇怪,因为年轻人那么有热情看曲艺演出的可是很少啊。
  一次下场后,看着这女孩子还在前排站着,陈金华忍不住走过去问她:“为什么你每场都坐在第一排看我的戏呢?”女孩子告诉他很喜欢看他的演出,还虚心地向“陈老师”请教有关的问题。他们留下了彼此的通讯地址,共同的爱好点燃了他们的爱情之火。
  “你跟着我,不是可以天天看我演戏了吗?”陈金华用这样朴实却巧妙的方式表达了他的爱意。后来,这个做缝纫的女孩子跟他来到了余姚, 真的成为他团里的一个成员。
  1987年,他组建了余姚青年艺术团,集歌舞、曲艺、轻音乐等各种艺术形式于一体。为了丰富自己的表演艺术,他又自学了口技、独角戏、小品相声等,同时也为团里的节目增加表演内容。
  对于演员,人们往往只看到和感受到他们的舞台上的风光和辉煌,但常年在外面奔波的辛苦也许是常人所无法想象的。作为团长,还要负责整个艺术团的管理,最现实的是需要自负盈亏。
  当时陈金华的妻子由于生孩子回到娘家,为了照顾妻子和孩子,这次是他跟着妻子来到了慈溪。
  跟舞台有缘的他又成为了慈溪银星歌舞团的团长。为了丰富节目和活跃舞台气氛,他妻子还学会了表演魔术;最小的“演员”应该是他们的宝贝女儿。那时孩子只有二三岁,他们放心不下孩子,就带在了身边,随团跟着走。记得有一次,陈金华在台上演出独角戏,忽然台下哄堂大笑,他一阵紧张,难道是自己的衣服穿错了,还是化妆有问题?迟疑间,一只小小的手抓住了他的长衫,原来是女儿趁后台的人不注意溜了上来,正好那时有一段背景音乐是D I S C O 舞曲,女儿随着音乐扭动着身体,跳得可带劲了。主持人上来抱她,她还坚持不肯,哭着不情愿地离开舞台。
  不知是浓厚的艺术氛围陶冶了孩子还是他们艺术细胞的遗传,直到现在,女儿在唱歌、讲故事、做主持人等方面也都很出色。陈金华得意地说,有时自己在家排练的时候,女儿会给他提出很有建设性的意见。嘿,有时还真很有道理的呢!
  后来,为了孩子有个稳定的家庭环境,能说会道、颇有人缘的他成为某厂的供销科长。唱戏由专业变成了业余,但这种角色的转换使他对表演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经历的丰富、接触面的拓展,使他能够从容地以观众的眼光看自己的表演。同时,由于他的社会知名度,和让人喜闻乐见的高超表演使他出去办事提高了效率。不少人因为喜欢他演的“ 绍兴莲花落”而容易地接受他这个人, 又因为熟悉了他这个人而更欣赏他的表演。 观众的喜爱和支持又促使他对艺术更加不懈的追求。
  不管台上还是台下、戏里还是戏外,陈金华都坚持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堂堂正正地演好自己的戏。
  对于一个真正热爱艺术的人,对于一个执着的表演者,舞台是他生命闪光的地方。所以只要有舞台,他就永远会有激情。可以说,几乎他所有的业余时间都给了戏剧曲艺的二度创作和排练表演。
  其中有一年,慈溪有线电视台“周末生活”栏目对他演唱的“绍兴莲花落”《翠姐姐回娘家》、《半夜夫妻》等录制播放了一年的节目,许多观众还去信要求重播呢。各种大大小小的演出也少不了他。而且他的许多演出都是义务的。他说,只要人们能在笑声和掌声中获得收益,就是他最大的快乐。
  1998年,他又被慈溪团市委委以重任组建青年艺术团。于是,陈金华就一头扎进了青年艺术团,每天忙得陀螺转。艺术团走的是市场机制,实行团长负责制、演员聘任制、经费合作制。创作一些曲目、排练节目、找经费,都是他必须忙的事儿。巨大的压力之下他反而将艺术团经营得有声有色,蒸蒸日上。
  除了掌声,有时候观众的关爱也是最大的收获。经常有观众看完了他的演出还不肯走,一定要问清楚了明天的演出地点,然后第二天再赶去看,有的甚至为此赶几十里山路乐此不疲。
  最难忘的是在今年上半年,陈金华率青年艺术团参加余姚宣传部的“村村有戏看”工程,为四明山革命老区演出。对于山里头的人们来说,看戏是件大事,所以村民们基本上都来了,尽管总的人数加起来只有五六十人。舞台是一个平坦的山坡,没有帷幕,只有简单的灯光,但大家都演得格外认真。
  可惜天公不作美,忽然间下起了雨,但没有一个观众离开。等到陈金华演出的时候,雨更大了。他演唱的“绍兴莲花落”大概需要三十分钟时间,这当中只有一位五六十岁的妇女离开。正当他唱到《 翠姐姐回娘家》中最悲凉感人的母女相见那一幕时。她回来了,拿着一把伞,径直走上前来,那伞她不是给自己戴的,而是撑在陈金华的头顶!
  整整二十分钟啊!陈金华是含着热泪唱完的,因为对剧情的投入,也因为感动。几乎所有的观众都是热泪盈眶,那是多么感人的一幕啊,有人恰如其分地喻其为“ 心连心艺术团”。我幸运地找到了这动人一幕的见证——照片。陈金华说,选演这个题材,本来是配合公民道德建设的,但有时生动的教材就在生活中。观众这些点点滴滴的小事总是让他难以忘怀,所折射和反映出来的美好的一面又不停地鞭策他做得更好,演得更好。
  另一方面,传统的曲艺也确实需要改革。陈金华对此深有感触:比如在演出中因地制宜地运用方言,因为方言也是随时代发展的;现代生活节奏加快,所以对曲艺的节奏感也有了更多的要求,主题更为突出;现代生活有太多可供创作的题材,所以情节生动、贴近生活的作品更能引起观众的同感,更有现实意义。还有就是地方曲艺的传承问题颇让人忧虑——这时,陈金华那张似乎永远溢满笑意的脸露出了少有的凝重。
  采访的那天正好是国庆前一天下午,他正在为晚上的宗汉街道迎国庆晚会而排练。每一次他都那么认真,就像初次上舞台。陈金华同时还在准备另一个节目的排练,那是他和别人一起创作的一个关于抗洪救灾题材的“绍兴莲花落”,准备参加十月中旬在绍兴柯桥举行,由“中国说唱学会”和“省曲艺家协会”联合举办的“南北曲艺交流演出”。
  整个采访过程,让我感受最深的是他的幽默和快乐,对生活充满了热爱和豁达。“笑一笑,十年少,所以我希望自己能开开心心地过一辈子,并把这份快乐传递给观众,让他们在笑声中得到一些教益,这是我最大的快乐。”
  制造快乐的人,生活会回馈给他更多的快乐。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余姚莲迷 2012-2-21 19:23
陈金华是我们余姚人,可他在慈溪发展。
引用 clx008 2013-6-24 12:11
陈金华也是倪老师的徒弟啊
引用 admin 2013-6-24 19:30
clx008 发表于 2013-6-24 12:11
陈金华也是倪老师的徒弟啊

是的,他是拜倪为师的!

查看全部评论(3)

相关分类

QQ|手机版|小黑屋|无图版|绍兴莲花落 ( 浙ICP备15015266号-1  PR查询

浙公网安备 33060302000270号

GMT+8, 2024-4-20 03:54 , Processed in 0.223906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