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点击进入授权页面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绍兴莲花落 首页 文章 名家 查看内容

王云根——乡土文学多面手

2011-1-21 23:18| 发布者: 江南布衣| 查看: 1936| 评论: 0|原作者: 徐霞鸿|来自: 《绍兴晚报》

摘要:   一曲绍兴莲花落《回娘家》,也许让你记住了胡兆海;一部神话越剧《醉公主》,也许让你记住了吴素英;一部传奇绍剧《乌纱梦》,也许让你记住了赵秀治。但你也许还不知道的是, ...

08年9月8日  
  一曲绍兴莲花落《回娘家》,也许让你记住了胡兆海;一部神话越剧《醉公主》,也许让你记住了吴素英;一部传奇绍剧《乌纱梦》,也许让你记住了赵秀治。但你也许还不知道的是,这些优秀作品的“幕后写手”是一位在绍兴土生土长的“乡土作家”王云根。
  之所以称王云根为“乡土作家”,是因为他的作品多数采用绍兴本土题材,写的是本地的山与水、人与事,散发着相当浓郁的地方色彩。
  一个秋意渐浓的傍晚,记者走进他的家,在这个与大文豪鲁迅故居、南宋诗人陆游遗迹“比邻”的小小公寓楼里,感受那越味十足的乡土文学芬芳。
  “故事大王”迷上了绍兴莲花落
  还在上小学的时候,王云根就是学校里有名的“故事大王”。他善于用自己的语言将一个个耳熟能详的故事,讲述得生动而幽默。这个才能,最早来自他的父亲,一位能将《三国演义》讲得绘声绘色的书场老客。
  “夏夜的乘凉晚会上,我们几个兄弟姐妹最爱听父亲讲故事了。”王云根说,除了父亲的潜移默化,他对文学的热爱还得益于自己的小学班主任、教语文的李老师,和戏剧创作的前辈们。“若不是他们的鼓励和带领,也许我这一生不一定走上文学创作之路。”
  初中毕业,17岁的王云根到绍兴市郊兰渚山下的兰亭公社转山头村插队落户,而且在那里一待就是6年。然而,农村生活的清苦并没有磨去他立志当作家的梦想。他在上山砍柴、下田插秧的艰苦劳动中,对绍兴这片热土爱得更加深沉了。而因为他会讲故事、喜欢写作的缘故,王云根成为农村广播站的一名工作人员,并第一次接触到了绍兴最传统的民间曲艺形式——绍兴莲花落。“有一天,某领导获悉一支唱莲花落的‘游击队’要到当地一个小山村里表演,带领我们几个人前去干涉。但等我们赶到现场,莲花落艺人马上就跑掉了,而场上的数百位群众却不肯散,大家叫着要看莲花落。我当时就被镇住了,心想这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表演形式,居然有这么大的魅力。”
  从此,王云根开始对绍兴莲花落着迷。几年后,还在师范学校读书的他,就写出了自己的莲花落处女作《让座》。虽然故事很短,但他幽默风趣的表演,得到了同学们的热烈响应。而他对绍兴莲花落创作的爱,也从此一发不可收拾了。
  “乡土文学”让他如鱼得水
  师范学校毕业后,因为过硬的文学功底,王云根成为了当时绍兴绍剧团的一名专职编剧。
  就像鱼儿遇到了水,在剧团里,王云根的创作爱好和特长终于有了用武之地。在系统研究了剧本写作的规律和技巧,以及熟悉了舞台调度之后,他接连创作出绍剧小剧本《十里湾》、《坐勿牢》、《初相会》等,并被推上舞台。1978年和1979年,他还与戏剧界的前辈两次合作,根据鲁迅著名小说改编了绍剧《阿Q正传》,创作了大型新编历史绍剧《斩魏征》,前者成了浙江省庆祝建国三十周年献礼剧目,后者赴沪公演受到专家学者和广大戏剧观众的高度评价。
  无论是绍兴莲花落,还是绍剧、越剧,其共同的特点就是都要用绍兴方言来写作。绍兴方言是一种颇具特色的语言,纯朴、风趣、诙谐、简练,富有表现力和感情色彩。将经过提炼加工的方言运用在自己的作品中,就是王云根的特长。1980年,在“乡土文学”领域崭露头角的王云根受到省文化主管部门的关注,成为全省唯一被推荐到中国戏曲学院编剧系进修的学员。“在北京的两年里,我倾听了许多知名教授的讲座,欣赏了近500部戏剧电影,真正大开了眼界。”王云根说,当时他有留校的机会,但他选择了回到家乡。“我擅长的是越乡越事越人越言,稽山鉴水这片沃土最适合我耕耘。”
  学成归来,他执笔将一个传统“节诗”成功地改编为绍兴莲花落小段《回娘家》。这个作品后来又被绍兴一家电视台和绍兴小百花越剧团看中,于是他又执笔将其编写成三集莲花落电视剧《翠姐姐回娘家》及同名舞台剧。近20十年间,他锲而不舍三编“回娘家”,使得这个“乡土故事”在绍兴几乎家喻户晓。
  那些年他几乎年年有新作品问世。继推陈出新的绍剧《双龙会》、《狸猫换太子》等,他创作了传奇越剧《卖画郎》、神话越剧《醉公主》、电视剧《少年周恩来在绍兴》,与师友合作的反映少年鲁迅生活的电影故事片剧本《风雨故园》,以及中篇小说《越美人》、《织美人》和长篇小说《超界》等不同文体、长短兼备的百余部作品,成为了名符其实的“文坛多面手”。
  从“文坛多面手”到“授人以渔”
  1983年,31岁的青年才俊“连跳几级”,王云根从一名专业剧团的编剧走上了绍兴县文广局副局长的领导岗位。8年后,又当了连续3届16年的绍兴县文联主席。繁杂的行政事务,却并没有影响王云根的“多产”。他利用节假日整块的休息时间,利用下乡在农村蹲点的空余时间,依然笔耕不止。他的作品大多是吃饭时、上下班路上、出差旅途中构思,然后,在别人聊天、逛街或酣睡的深夜走笔疾书而成。
  除了自己“多产”之外,领导职务给了王云根更多的责任感。他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授人以渔”,力推新人新作上。他坚持每年举办一届文学创作年会,让昔日“孤军奋战”的业余作者通过交流与沟通,既避免了题材的“撞车”,也提高了写作质量。他组织作家“踏遍越中山水”,为他们的作品更贴近百姓生活创造条件。他在努力推动成人文艺创作的同时,还将目光投向组建少儿文艺社团,培养少儿文艺人才。在他的带领下,一支有着文学、戏曲、音舞、书画、摄影等10多个协会千余名会员的文艺队伍成为了绍兴县文化建设的劲旅。
  而作为王羲之55世裔孙,王云根在书法方面也颇有造诣。他所创立的绍兴兰亭书画院,不仅其声名远播我国香港、台湾地区,还和日本等国的多个书法团体结下友谊,开展经常性的书艺交流。
  将“乡土文学”进行到底
  如今,退居二线的王云根将继续执着于“乡土文学”与书艺的进一步提升。特别在写作方面,他对自己的要求是求精不求多。
  王云根说,他现在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和胡兆海、倪齐全一道,担当起绍兴莲花落“二次创业”的重任。作为绍兴莲花落创作室主任,他正忙着组织创作更多更好的作品。去年开始的“鉴湖传奇创作工程”已有成果,10个初稿已经出来了,其中2个作品已经开始排演。而在今年,他又提出一个创意,就是以“人文历史、山水风光”为主题,为绍兴县的19个街道乡镇各写一个莲花落“节诗”。
  “我已经组织好了10个作者,最近就要开创作会议了。”王云根说,他自己则在牵头写一部名叫《马太守造鉴湖》的中篇莲花落,希望用雅俗共赏的曲艺形式歌颂马太守的功绩,弘扬绍兴的“治水文化”。
  人物名片
  王云根,1952年6月出生,绍兴人。现为绍兴莲花落创作室主任、绍兴兰亭书画院院长。长期从事专业文化工作,个人创作涉及戏曲、小说、影视、散文、书法等多方面,累计发表各类体裁的作品字数达350万字。曾获得中国电影童牛奖评委奖、全国戏曲电视剧优秀编剧奖、全国优秀曲艺节目观摩演出创作一等奖、《山海经》优秀作品奖、浙江电视剧牡丹奖、绍兴鲁迅文艺奖等奖项。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相关分类

QQ|手机版|小黑屋|无图版|绍兴莲花落 ( 浙ICP备15015266号-1  PR查询

浙公网安备 33060302000270号

GMT+8, 2024-4-16 12:13 , Processed in 0.138177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