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点击进入授权页面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529|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为保护古村落文化,男子历时3年写村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7-22 22:3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源: 天天商报  作者: 记者 李苏英 通讯员 裘冬梅
" f% G* R& S9 _  剡西民间素有“北有小昆,南有雅安”之说,就是说小昆、雅安的村落建筑自成风格,很有特色。除了建筑,在抗战时期,小昆村在当地还有小上海之称。如何保护这些古村落文化,该村村民历时3年之久,七易其稿,编著洋洋洒洒57万字的《小昆村志》,目前已成功装订。
" [. G% s, }, I* A  小昆村位于嵊州市长乐镇,有着八百多年历史,地处海拔500米以上,地势高峻,群峰环抱,环境造就了种植香榧树的天然地理条件,小昆村香榧树龄长的已达数百年。而让不少村民记忆犹新的是,抗战期间,该村第一位大学生马伯乐从上海回到小昆创办了昆山水力纺纱厂,因此当年的小昆村还有小上海之称。
$ x* |2 o8 s' o' w; S4 T- p3 x. \5 t8 g  这些都是村庄遗留给村民的文化底蕴,为了保护古村落文化,村民一直想要编著一部村志。但是,编村志不是想编就编,需要一位有才有德的热心人士挑起重担。经过村民多番考虑,2010年4月,这个重任就落到了自小离乡的马小增身上。( `+ k+ O: o# B2 p6 ~8 o2 ]
  今年47岁的马小增从上世80年代起就是一位不折不扣的文学发烧友。他写作诗歌、编印文学杂志、组织文学讲座,还创办过《剡西诗刊》。虽然喜爱文字,但是对于编写村志却没什么经验,因此他投入了全部的空余时间,去小昆村采访,去档案馆查资料,查小昆马氏家谱,马不停蹄地穿梭在大山深处。) Y( i' @5 O) J0 o
  当时接手编写村志时,马小增还是一家企业的办公室主任,手中的事情一大堆,白天忙得透不过气来,他就利用晚上的时间整理资料,一到星期日就埋头查阅资料。; o6 }# q# \# l. s, B* M  K8 P! e4 O; t
  编村志前,因为少小离家,村里的老人都不认识马小增,编村志后一次次跑小昆,一次次采访村里的老人,他都成了通村熟。为了便于晚上采访,马小增还在小昆的老家专门铺了一张床,采访回来,就倒头睡在那里。: q6 q. \: H9 P( g+ s% {
  之前,小昆村对马小增来说只是一个故乡的名词,一个仅仅留存了一些童年记忆的村庄,编写村志后,他深深感受到血浓于水的故乡亲情,感受到祖辈的不容易,感受到八百多年村落文化的厚重与灿烂。他对脚下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一石一鸟,都产生了深厚的情感。7 M8 @2 ]6 F, y
  尤其站在建于1932年的马氏家庙前,走在鹅卵石青石板铺成的小路上,仰望昔日的小昆村发电站,马小增的眼前常常会浮起汗流浃背的前辈匆匆行走的身影。三年时间,马小增七易其稿,共计完成57万字,做到精益求精。
) `1 K5 P! _2 {) j0 e7 o  去年12月,经过多次修改的《小昆村志》终于完成,目前已成功装印。接下来,马小增和其他村民还将就保护小昆村落文化,作最大的努力。
5 K2 |, Z. `0 F6 _
踩过的脚印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板凳
发表于 2013-7-25 11:13 | 只看该作者
我来支持一下我来支持一下我来支持一下我来支持一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欢迎光临

QQ|手机版|小黑屋|无图版|绍兴莲花落 ( 浙ICP备15015266号-1  PR查询

浙公网安备 33060302000270号

GMT+8, 2024-4-25 18:45 , Processed in 0.141344 second(s), 3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