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点击进入授权页面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097|回复: 1

[名人名家] 胡兆海——无悔青春 “曲艺”人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2-24 23:51 | 显示全部楼层
一曲哩工彩,影响了胡兆海,一个胡兆海也用三支篇担救活了  在这当中我们很难说清楚是戏唱红了人,还是人唱活了戏。4 Z! R0 r: Q! k1 \( x  [: h
毋庸置疑胡兆海是莲花落发展史上举足轻重的里程碑人物。
踩过的脚印
 楼主| 发表于 2012-2-24 22: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1-10-14  浙江民盟网   作者:张静! o/ H. l1 A  I5 M
2011101494143108.jpg
  胡兆海一个家喻户晓的名字,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红极一时的草根艺术家,现担任绍兴莲花落艺术团团长,浙江省绍兴莲花落协会会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曲艺类(绍兴莲花落)代表性传承人。为了保护和传承绍兴地方曲艺,培养新一代的曲艺青年,他出资举办曲艺学校,在平凡的事迹上唱响了自己闪亮的人生。
  1949年10月29日,胡兆海出生于市区新建路人民路口的一个贫寒的六口之家,排行老二。父亲靠打零工挣钱,母亲是家庭妇女,靠卖血、捡柴贴补家用。他从小就喜欢艺术,但家境的困苦,并没有压倒胡兆海对艺术的追求,仅凭着一种艺术上的天赋,他从街头小贩的吆喝声中接受了最早的艺术熏陶。
  1961年,胡兆海12岁,正巧绍兴曲艺培训班招收学员。胡兆海一听说就去报了名。小家伙天真加滑稽的表演引得大家哄堂大笑,但大家笑的只是一个小孩子的烂漫,而他得到的也只是招考老师的一句玩笑话:等你长到高过了球桌,再来考吧!一直到16岁那年,绍兴第三届戏曲训练班招生,胡兆海再一次去赶考。当时竞争很激烈,1000多人报考只录取30多人,但胡兆海还是轻松通过了考试。在这个绍剧科班,胡兆海有幸得到许多名师指点并同台演出,感觉自己就像一团海绵不断地吸收艺术的滋润。这一段的科班经历,为他后来从事绍兴莲花落艺术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数年间,胡兆海经过刻苦磨炼,声名鹊起,唱响多部作品,如《三根扁担》、《回娘家》、《三笑》等。胡兆海至今还记得,在17岁那年,他挑着简单的铺盖来到当时的绍兴县解放公社联合大队,也就是现在的兰亭镇联合村,过起农民日子的时候,因为之前是戏训班的学员,所以许多村民要求他露一手,这一“露” 便不可收拾了,使很多其它地方的村民为了一饱眼福而走上几十里路,早早地来到演出场地,等候看他的表演。虽然在下乡,吃住的条件都很差,但看着如此热情的乡亲们,胡兆海被深深触动了,感觉到艺术可以带给别人欢乐与幸福。
  1972年9月,得知绍兴县文化馆要恢复莲花落的消息后,胡兆海飞一般地赶了过去。几经周折,他才以辅导排演“临时工”的身份留在了那里。当时他要排演的剧目叫《三根扁担》,领导决定,如果这一次排演不成功,就只能让绍兴莲花落“自然死亡”了。也就是说,这关系到绍兴莲花落的生死存亡。在这种情况下,临时顶替上台的胡兆海刻苦排练,夜以继日,无数次地改剧本,不厌其烦地向人请教。功夫不负有心人,胡兆海一上场,居然就一炮唱响了。后来《人民日报》刊登的《胡兆海一个人救活了一个曲种》文章,说的就是这件事。此后,胡兆海总算走上了专业从事莲花落艺术的星光大道。
  胡兆海进入绍兴县群众文化馆以后,他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工作之余,经常编写小段子给大家演唱。因为文化馆是为群众服务的,所以胡兆海每次为群众演出时,走到哪里,哪里就是一片笑声。时间长了,他并不满足于说唱成品段子。火热的群众生活激起了他创作的灵感,他决心自己写自己演,要用自己的作品来赞美绍兴、反映绍兴人民的生活。每当盛夏的夜晚,他会点一盘蚊香,摇一把蒲扇,熬到深夜;每当寒冬腊月,他会冲一壶热茶来提提神,生一炉炭火来取暖,忘我的写作,不知迎来了多个黎明。在写作中他会为一小段文字琢磨来琢磨去,写了改,改了又写,说不清熬过了多少个长夜。为了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探求曲艺创作真谛,他购置了大量的曲艺方面的书籍,进行研究和借鉴;为了丰富文化底蕴,提高表演能力,他四处拜师,向曲艺名家求教;他还在继承传统绍兴莲花落的基础上,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创新。改掉了原来唱腔音调平、节奏慢、拖等一些缺点,吸收了评弹、越剧、绍剧的表演手法,创作了一批雅俗共赏的新剧目。功夫不负有心人,1982年,胡兆海带着自己的这一部得意之作《回娘家》赶赴苏州,参加全国曲艺优秀节目汇演(南方片),与各路高手“华山论剑”。这一次,他再次成为众星拱月的焦点人物,成功拿下了创作一等奖和表演一等奖,也让绍兴莲花落红遍了大半个中国。因为在随后的一段时间里,胡兆海参加了文化部组织的全国曲艺优秀节目赴西南、西北十三个省市巡演。无论在大漠深处的新疆,还是在大山里头的青海,胡兆海的绍兴莲花落《回娘家》无一例外地受到了热捧。他在台上唱,台下密密麻麻的是一排录音机。演出结束后,大家就拎着录音机,一边听着《回娘家》一边走回家。此后,他还与人合作共同创作了《姑娘上门》、《血泪荡》、《一夜夫妻》等许多群众喜闻乐见的好剧目,掀起了一个又一个的绍兴莲花落热潮。一部《常青指路》,让绍兴莲花落第一次跨过长江,抵达京城。一部《三笑》,让人们改变了对绍兴莲花落只是“路头戏”的传统观念。他演唱的《翠姐姐回娘家》、《唐伯虎点秋香》、《一夜夫妻》等曲目分别由中国唱片公司上海公司、浙江音像出版社、福建音像出版社、浙江文艺音像出版社等出版发行唱片、音带、VCD、CD光盘多种。胡兆海和他的绍兴莲花落,就这样红了。正是靠他这种孜孜不倦的追求和痴迷的韧劲,只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他,在绍兴业余创作演唱的道路上,留下了一串串闪光的足迹。
  斗转星移,随着社会的发展,百姓的娱乐方式也随着改变,尤其是青少年对曲艺的兴趣减弱,绍兴莲花落的观众也在减少,愿意从事曲艺表演的人难觅。现在,热爱曲艺艺术的普遍以老龄观众居多,市场已十分狭小。相比流行文化,现代群体对于传统曲艺的关注显得极其微小。看到这一状况,胡兆海彻夜难眠,难道我们的绍兴地方曲艺就这样濒临失传了吗?从这以后,这个问题就成了胡兆海的一块心病。岁月不饶人,慢慢地,胡兆海的嗓子明显不行了,他不能再唱了,这时他默默地淡出了舞台,但面对着他的那块心病,他想到,一个曲种光靠一个人、两个人是绝对撑不下去的,必须要后继有人。于是他从台前走到了幕后,一心想着为传承发展莲花落默默做贡献。1998年,在一个偶然的机会里,胡兆海发现年轻一代也有很大一部分人喜欢莲花落,并逐渐成为莲花落戏迷,他想,如果我创办个曲艺学校,让一部分热爱曲艺的青少年来学习,给他们搭建个演出平台,让这些年青一代走上专业演唱的道路,那该多好。于是,一个“不需要国家一分钱,完全自负盈亏”的地方曲艺学校应运而生。这在当时可算是一件“敢为人先”的新鲜事,也是绍兴曲艺事业发展的新开拓。
  曲艺学校成立之初,条件十分艰苦,学校所需经费全部自筹,胡兆海四处筹措资金,那时,就连演出器材都是租借的。谈起曲艺学校的发展历程,胡兆海十分感慨地说:“学校是个自负盈亏、独立核算、经营自立的实体。成立之初,首先要考虑的就是要找到自己立足和生存的市场,而演员就是舞台的灵魂,演出的质量更是决定曲艺学校能否站稳脚跟的关键”。正是在这样的市场理念和指导方针下,他把教学经验丰富且多才多艺的曲艺名家请进团来,为这些学生开始授课。在这些学生中,有很多都能歌善舞,具有一定的音乐素质,学校老师从莲花落艺术最基本的知识讲起,手把手地教学员们打板,并根据学生们的嗓音条件教她们学唱不同的曲种。学员们十分努力,通过上唱腔课、说表课、身段课等这些专业课程,系统了解和掌握莲花落的专业知识,并在校内外老师、专家的传授下,逐步成熟起来。从1998年办学以来,学校已培训了二届近50名莲花落学员,这些学员目前已成了绍兴城乡演唱莲花落的主力军。2005年胡兆海在首届浙江省“金莲花奖”演唱大赛上被授予“突出成就奖”。
在学校,胡兆海十分关心和培养热爱莲花落的学生;在社会,胡兆海也十分关心和培养热爱莲花落的人才。
  他叫杨国华,上虞市章镇马村人,从小就是一名活跃的文艺骨干。17岁那年,他替在城里一家建筑公司工作的哥哥捎东西,无意中发现绍兴曲艺团将在上虞剧院演出《回娘家》,票价最高2角,最低1角,可自己口袋里就是没有一分钱。后来,总算在同村一个朋友的帮助下,买了一张楼上最后一排的票。其时,尽管看不清台上演员的脸,但演员那充满乡情的唱词,尤其是著名曲艺表演艺术家胡兆海那无可挑剔的唱腔和做功,深深打动了他的心。那夜,他辗转反侧,难以入眠。他觉得莲花落这种曲艺实在太神奇了,台上一个人,一把胡琴,一块敲板,就控制了整个局面。要是自己能做个莲花落演员该有多好,况且自己天生有一副好嗓子,人亦长得不赖。梦想一旦占据一个人的心灵,随着其的不断膨胀、发酵,便能成为一种巨大的推动力。是啊,杨国华第二天回家,就开始在收音机和广播里跟着学唱。那时,广播里几乎每天都能听到绍兴莲花落《回娘家》。每当曲调响起,他便赶紧拿起笔和本子记,有时刚端起饭碗,但闻开唱,便搁下碗筷,再加续记。如此这般,前前后后,反反复复,整整记了20多遍,最后总算把它给记全了。
  一次偶然的机会,胡兆海在上虞章镇影剧院演出。演出一结束,杨国华便壮着胆子到后台找到了他。说明来意后,平易近人的胡兆海先生并没有拒绝这个不速之客的非份要求,而是让其唱几句试试。听罢,胡兆海表示十分满意,并关切地问:“你真的喜欢莲花落吗?今后有什么打算?”对此,杨国华直言不讳地说:“我非常热爱,只要您能收我为学徒,我什么事都愿干,我决心将自己的一生献给曲艺事业。”爽直的胡兆海当即答应说:“那好,明天上午8时来上车,自带被铺同我去慈溪、余姚演出。”听到这满口的应诺,杨国华高兴得连叩拜师头。杨国华做梦都没有想到,自己的机遇来得这么快,不经意间,自己一下就成了著名曲艺表演艺术家胡兆海先生的徒弟。“师傅领进门,修行靠自身。”从此胡兆海就热心地帮助这位非常热爱莲花落的青年,每次演出,胡兆海就跟随其后,完后,他就会提出很多在表演时的缺点,然后一句话一个字地一一帮他纠正,在演出一年多的时间里,使杨国华的演唱技艺得以大进、精进。1983年,上虞县举行首届曲艺大奖赛,一曲由他自己创作并表演的《双鸳鸯》节目,获得了一等奖。从此,亦翻开了杨国华曲艺生涯崭新的一页。在胡兆海的曲艺生涯中,类似这样的学生还有好多好多,他在自己力所能及的情况下热心帮助别人,这也成为他在生活中的一大乐事。
  2007年,绍兴正在为莲花落进行“二次创业”, 成立了绍兴莲花落艺术团。9月15日,绍兴莲花落“二次创业”启动暨绍兴莲花落研究所、创作室、艺术团正式成立。著名莲花落表演艺术家倪齐全被任命为绍兴莲花落研究所所长,原文联主席、著名戏曲编剧王云根被任命为创作室主任,胡兆海被任命为莲花落艺术团团长。这三位绍兴曲艺界的领军人物,承载起绍兴莲花落二次创业的重任,给广大莲花落爱好者带来了惊喜。胡兆海作为莲花落二次创业的带头人之一,他知道身上的担子有多重,任务有多艰巨。他说,莲花落今天的繁荣和发展,与几代莲花落艺人的艰苦努力分不开,与广大热心观众的厚爱是相辅相成的,当然更与政府的大力扶持密不可分。既然大家如此关心重视莲花落,每一位莲花落演员更应付出加倍的努力,不辜负大家的期望,全力搞好莲花落的二次创业,大胆改革和创新,创作出更多更好的莲花落节目,奉献给广大观众朋友。
通过努力,在胡兆海、倪齐全及文化馆的带领下,莲花落精品不断涌现,内容精彩纷呈,丰富了绍兴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充分展现了绍兴作为“中国曲艺之乡”的艺术风采。
  2008年是绍兴莲花落诞辰100周年,为进一步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展示绍兴莲花落的艺术成就,扩大绍兴莲花落的地域影响,打造绍兴莲花落的文化品牌,胡兆海成立了名家新秀演唱团,在绍兴地区巡回演出5-7场。演唱团走出绍兴,到杭州、慈溪、萧山、余杭乃至上海等地巡回演出。他还带领团员去农村演出100多场,走遍了全县各个乡镇。2009新年伊始,每周六和周日,胡兆海带领他的“莲花落团队”分别去绍兴和柯桥进行莲花落专场演出,让莲花落的“粉丝”们过过戏瘾。胡兆海是个名人,却没有手机,许多人感到不可思议。他说:“这样可以少受干扰,多干点繁荣莲花落的事。”通过已经做的和今后五年将要实施的工作,明日的绍兴莲花落将会呈现出怎么样的景象呢?正如胡兆海所说:“一个曲种光靠一二个人是绝对撑不下去的,一定要后继有人。”如今,胡兆海新的曲艺学校已经正式落成,在那里他将通过人才培养工程,不断地培养新的优秀演员,使广大观众耳目一新。2011年,第七届中国曲艺节将在绍兴县柯桥举行,这是胡兆海大显身手的机遇,我想在胡兆海的带领下,绍兴莲花落这朵艺术百花园中娇艳的莲花将会越开越红,越开越香。
  胡兆海在曲艺的道路上,脚踏实地的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艺术之路,他把一脸的笑容留在了人们的心中,把一颗幽默的心灵无私的献给了人们,用智慧书写出了人生的真谛,愿他在绍兴的水乡里,淘出更多、更有价值的艺术乌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欢迎光临

QQ|手机版|小黑屋|无图版|绍兴莲花落 ( 浙ICP备15015266号-1  PR查询

浙公网安备 33060302000270号

GMT+8, 2024-4-16 15:26 , Processed in 0.136622 second(s), 3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