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点击进入授权页面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027|回复: 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绍兴莲花落概述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12-26 00:4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绍兴莲花落,用绍兴方言俗语演唱,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曲调来自民间,词曲结合自然,腔调口语化。因此,唱腔质朴流畅而入耳,易学易记。加上说、唱、表、白有声有色融洽一体,故历来为本地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形式简朴,轻装上阵,农庄山乡,大小书场及正式剧院均可演出,流传于杭州、宁波等地区。近年来去南京、北京参加全国曲艺会演,也受全国曲艺工作者与观众们的欢迎,获得优秀奖励,并到全国各地演出。   唱词以七字句为主。词中以运用地方言俗语为特色,使词意更能通俗生动有趣。早期所唱内容多为恭喜发财、吉祥如意之类,无一定的故事情节。其后,逐渐形成有单一故事情节的曲目,称为“节诗”。这类节诗据老艺人说有十八只半,基础唱词每只节诗只用一个韵。这十八只半节诗如下:
9 U" W3 J7 _' |2 K3 m# V  《娘家节诗》 《饭盏节诗》 《长婆节诗》 《矮婆节诗》* _' [& Z2 Z" K0 J2 z# ^% f& F) w
  《分家节诗》 《百虫节诗》 《大衫节诗》 《看相节诗》
, \1 i& T0 }* i* g5 s  《嬉赌节诗》 《鹭湖节诗》 《箍桶节诗》 《相骂节诗》
4 h% W; [9 ]0 A  《茶叶节诗》 《胡桃节诗》 《姑娘节诗》 《郎中节诗》 # e; h$ w$ M2 `. z! q& S8 m
  《聚宝盆节诗》 《蔬菜节诗》 《莲环节诗》(半句), r" [* w3 L7 A6 K: G# d
  这些节诗以“劝善醒世”为主旨,大多取材于民间日常生活,其主人公多为农民及手工业者,唱词通俗易懂,生动形象、幽默、风趣,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Z( [2 S$ Y0 T5 @5 f* Z  h
  随着莲花落的流行,其曲目也渐有发展,从节诗转向说唱长篇曲目。开始时仍以民间轶事、传说为题材,如阐述绍兴东关恶霸章树恩的《闹稽山》以及《马家抢亲》、《天送子》等。其后则移植其他曲种的曲目,如《何文秀》、《游龙传》、《龙灯传》、《珍珠塔》《后游庵》等。
( p! g0 t2 g0 U  A$ K# W+ Y  绍兴莲花落的艺人多由爱好而“下海”,农民艺人则农忙从农、农闲从艺;手工业者业余演出,他们并无严格的师承关系。据艺人介绍,有一位从别的行业转入莲花落演出的张先生,他传业于唐茂盛,唐成为绍兴莲花落的第一代艺人,为唐打鼓者叫王绍发。唐后有王金夫、王金富、陈春林、丁阿招、金岳锦(诨名“老豆腐”)等。再后有王德兴(诨名“小豆腐”)、丁水堂等。
6 k. x; w1 H4 l; Z. h  1949年10月前的绍兴莲花落,没有专业演唱队伍,也未有著名艺人,曲种影响不大。& \3 u8 g$ L- T8 n
  新中国建立之初,绍兴莲花落已经奄奄一息,经文化部门的关怀、扶植下,逐渐恢复了生气。王德兴曾参加宁波地区会演,获得好评。1963年,丁水堂演唱《两只羊》参加省调演。丁水堂除移植了《顾鼎臣》、《百花台》等传统曲目外,还积极演唱新曲目《杨立贝》、《武夷山侦察记》等。
5 a' T* Y3 Z9 e6 R  新中国建立以后,代表人物有胡兆海、倪齐全、沈宝贤等。胡兆海的演唱运腔圆润甜糯,风味浓郁,说表及扮演人物不温不火,分寸准确,恰到好处。1976年,他和周汝珍的双档莲花落《常青指路》赴京参加全国曲艺调演,获得好评。1982年,胡兆海的《回娘家》参加全国曲艺优秀节目(南方片)观摩演出,获得表演一等奖和创作一等奖。并随文化部组织的巡回演出团,赴华北、西北、西南等地演出。绍兴莲花落《回娘家》成为雅俗共赏,南北咸宜的曲目。倪齐全的《疯姑娘》和萧山翁仁康的《晦气鬼告状》在1986年参加省新曲(书)目比赛中,获创作、表演、音乐设计和伴奏四项二等奖。1987年首届中国艺术节,胡兆海演唱《姑娘上门》共八场,场场长时间鼓掌,获得曲艺界高度评价。目前,新秀辈出,优秀曲目不断涌现。《回娘家》摄成电视剧。曲种的影响日益扩大。, l. m, U- ?  W4 d/ g
  绍兴莲花落的演唱形式,最初为一人演唱,演唱者身穿长袍,头戴西瓜帽,手执纸扇,站立而唱(身后放一小桌,放醒木、茶壶等),演唱时有表演动作,以加强气氛。" r# Z6 ?3 m0 y4 Q% p0 T, S
  至“工尺调”时期,发展为一人主唱,另一个击鼓兼帮腔(也谓“接腔”)帮腔衬词为“哩个六哩工尺四合格工尺上”。节诗和长篇书目的唱腔不用帮腔。* B/ q8 h5 c. g3 N9 k, h' E
  绍兴莲花落走向茶馆、街头以及为祀神、庆寿等红白喜事演唱时,采用三人:一人主唱,一个操四胡伴奏,一人以绰板、斗鼓击节。有时,伴奏者代替曲中人物(或情节)与主唱者对话、应答。0 ~0 J! j7 f6 D3 ?7 j. v! r  c
  70年代以来,出现男女双档主唱,伴奏中也啬了琵琶、小阮等民族乐器。8 @( l3 K* f4 a0 W: X. F
  绍兴莲花落的音乐,从沿革历史来看,可分早期与后期(现在)。
$ b" F6 ^4 @& n* `, x  1、绍兴莲花落唱“工尺调”。工尺调源于嵊县落地唱书的“四工合”调,二者均用“工六工尺上”之类衬词作帮腔,它们的声调结构也基本相同。
! a9 ^3 F5 U7 l$ z# i  工尺调有[平板]与[走板]两个:6 E7 a" O! r( P: a
  [平板]  是绍兴莲花落唱腔曲调的核心,具有很强的叙事性,可依据唱词的多少而变化。 
: u6 a: J, U" s6 X! R  [走板]  节奏紧,速度快,四一节拍,一字一音连续行腔,宜表达高亢激越、斗志昂扬、气氛热烈等情绪。
+ S0 |. F$ _! y/ V  2、后期的唱腔,即现在唱腔,已改掉帮腔的形式。出现了慢板、中板、快板、清板等板式。在伴奏上采用四胡以及琵琶、三弦、阮等乐器,更好地衬托唱腔。有时情节需要,乐队时常插入《梅花三弄》《无锡景》、《孟姜女》等曲调。
4 L  P+ x5 u3 P/ r3 w0 H, i3 z  后期与早期相比,一是唱腔有了扩展,板式较为多样;二是有了一个小民乐队伴奏,使音乐表现力有所提高。
$ x; V0 G* g+ \% f  绍兴莲花落的音乐为“起、平、落”结构,经常是:
: ~4 n1 I7 y( e, k9 i6 ^6 a9 ^& v  起板→前奏→起腔→间奏→平板→转句→落调→尾声
. x9 R' @$ N- z  k/ E' p  起板类似引子,是说白到唱腔之间的过渡形式,散板节奏,落音往往在“1”音上;前奏、间奏及尾声都是从“工尺调”帮腔中蜕化出来的,它是帮腔的器乐化。间奏有时也采用越剧、绍剧中的某些曲调,起腔犹如“工尺调”的起句,落音往往在“5”或“1”音上,句幅可长可短,也可在一个七字句或十字句前加一个三字头。如要表现悲愤、哀愁情绪时,音调往往呈“1765”下行级进;平板就是“多次反复的清板”(不带伴奏),一般由上下句构成乐段,从段末尾音不同的落音,分la韵、do韵、sol韵、mi韵四种,平板有多种变化形式,多种形式均可“加头”;转句,它加强了旋律的不稳定感,为“落调”圆满结束做好准备,转句一般落“1”或“2”音上;落调有较强的终止感,多落“6”或“2”音,最后以尾声(伴奏形式)结束。
. @* {9 G+ e, D; M4 J/ J; v  纵观莲花落的结构,它是“起平落”的一种形式,无非“承”部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起腔作为莲花落唱腔的第一句,具有启示性功能;平板是莲花落唱腔的主要部分,长于叙事,具有叙事功能;转句、落调,是莲花落的结束部分,具有总结性功能。
' f  f  o/ J9 n  为了表现的需要,绍兴莲花落还不断吸收兄弟曲种、地方戏曲的音乐来丰富自身,艺人们总是富有创造性地使之与本曲种揉合起来,即丰富了表现力,又不失莲花落的特色。/ a' N4 g$ {/ `  M  }% a( U9 Z* I
  绍兴莲花落的伴奏,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在伴奏乐器组合中,琵琶是一件效果良好的乐器。琵琶主要用于伴奏平板。平板一向是清唱的,加入琵琶后,特具风味(在平板中,还有运用琵琶、四胡等乐器同时伴奏的)。琵琶的伴奏有两种表现手法,一是润饰性的衬托;二是对比性的衬托。
- _7 c- s- U- E
踩过的脚印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沙发
发表于 2012-3-19 12:31 | 只看该作者
这作品很不错,好好学一下。
板凳
发表于 2012-3-24 14:03 | 只看该作者
好东西
地板
发表于 2012-3-24 14:03 | 只看该作者
好东西
5#
发表于 2012-3-24 14:03 | 只看该作者
好东西
6#
发表于 2012-3-25 11:50 | 只看该作者
好东西,可以增长知识,顶了
7#
发表于 2012-3-24 08:47 | 只看该作者
好的,已阅
8#
发表于 2012-3-24 08:48 | 只看该作者
好的,已阅
9#
发表于 2012-5-30 09:59 | 只看该作者
支持一下支持一下支持一下支持一下支持一下支持一下支持一下支持一下支持一下支持一下支持一下支持一下支持一下支持一下支持一下支持一下支持一下支持一下支持一下支持一下支持一下支持一下支持一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欢迎光临

QQ|手机版|小黑屋|无图版|绍兴莲花落 ( 浙ICP备15015266号-1  PR查询

浙公网安备 33060302000270号

GMT+8, 2024-5-17 18:14 , Processed in 0.126249 second(s), 3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