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点击进入授权页面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757|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绍兴莲花落详细介绍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11-7 22:2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清末,出现绍兴莲花落,为走唱形式的地方唱说文艺。初时,以一人唱说,旁有一二人以“工尺”为辞而帮和之。绍兴莲花落与各地通行之莲花落在演唱方式上颇相似,但未必与其有承袭关系。
# w# k1 `. p, d. [3 G& K5 ~  绍兴莲花落初期,多演唱恭喜发财、吉祥如意之套辞。其后方逐渐形成有故事情节的段子,称为节诗。这类节诗据称有18只半,每一节诗的唱辞各用一韵,共有18个半韵。18只半节诗为《娘家节诗》、《长婆节诗》、《分家节诗》、《大衫节诗》、《嬉赌节诗》、《箍桶节诗》、《茶叶节诗》、《郎中节诗》、《养媳妇节诗》、《饭盏节诗》、《矮婆节诗》、《百虫节诗》、《看相节诗》、《?湖节诗》、《相骂节诗》、《胡桃节诗》、《蔬菜节诗》、《聚宝盆节诗》、《连环节诗》(半只)。初时,节诗内容大多取材于民间生活,故事主人公多为农夫村妇或手工业者,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继而开始唱说长篇书,内容仍以民间轶事、传说为题材,如《闹稽山》、《马家抢亲》、《天送子》等,以后借鉴和吸收戏剧及其他唱说文艺的本子,如《何文秀》、《百花台》、《顾鼎臣》、《游龙传》、《龙灯传》、《珍珠塔》、《后游庵》等。+ A# @: H. U& {
  唱调,前期为〔哩工尺〕,后期为〔基本调〕。两种唱调皆以方言土语入唱,唱辞大致以七字为基本,在铺叙故事中,往往随口增步加逗,然辞句必以三字为结,故唱辞常因人而异。前期唱调〔哩工尺〕以唱说者一人主唱,另二人帮唱(其中一人以板、鼓击节)。唱调由“帮唱句”与“滚唱”构成。“滚唱”,系一人为唱,句数无定,具有似唱似说、唱说相间的特点,主要叙唱故事;“帮唱句”,系另人帮唱,于上句末字、下句末二字处加入以“哩工尺”等为衬字的旋律片断。帮唱句的上、下句,可连成一个单元,“滚唱”则可任意插在帮唱句之后。〔哩工尺〕为徒歌清唱,无丝弦伴奏,按板式分为一板一眼的〔平板〕及有板无眼的〔走板〕。
  t& i9 K9 K- h  20年代中期,绍兴莲花落改原来徒歌清唱、人声帮接的形式,开始以四胡伴奏,逐步形成传承至今的〔基本调〕。〔基本调〕以“起→平→落”为音乐基本结构,与绍兴滩簧的〔基本调〕的基本结构相同。〔基本调〕具有畅顺的叙事功能,特别是“平(板)”,因其落音多样,对应与节奏疏密错杂,给唱说者叙事抒情以极大便利。+ U# F8 H. L' O/ z) ?6 a
  〔基本调〕形成后的唱说形式为:唱说者一人手执三敲板、纸扇,桌置醒木。伴奏为敲板一人,四胡一人,或加置琵琶一人,以琵琶随托平板部分的演唱。四胡定弦1~5,亦具有极大即兴性,除起唱的特定音调片断外,人无定谱,谱无定格,视唱说者场上需要,可长可短,与当场演唱配合密切,其伴奏旋律有鲜明的散声特点。, p- V. Z5 C) V2 u8 s5 u* L8 }& z
  绍兴莲花落艺人多因个人爱好由别业转入,并无严格的师承关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绍兴莲花落艺人大多参加绍兴曲艺工作者协会。1976年,绍兴莲花落艺人胡兆海、周汝珍的双档莲花落《常青指路》赴北京参加全国曲艺调演,获得好评。1982年,胡兆海的《回娘家》参加全国曲艺优秀节目(南方片)观摩演出,获得表演一等奖和创作一等奖。1986年,绍兴曲艺团倪齐全的《疯姑娘》获浙江省新曲(书)目比赛创作一等奖、表演一等奖。1987年,胡兆海的《姑娘上门》参加第一届中国艺术节。1990年,倪齐全的《阿Q与辫子》参加在南京举办的首届中国曲艺节。绍兴莲花落的影响曰见扩大。
踩过的脚印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沙发
发表于 2013-4-16 21:38 | 只看该作者
好东西呵呵呵呵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欢迎光临

QQ|手机版|小黑屋|无图版|绍兴莲花落 ( 浙ICP备15015266号-1  PR查询

浙公网安备 33060302000270号

GMT+8, 2024-5-20 04:35 , Processed in 0.209112 second(s), 3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