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点击进入授权页面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01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文章] 一曲琵琶四十春秋——记绍兴平湖调老艺人王玉英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12-22 01:4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006年6月8日晚,绍兴市广电大楼演播厅。  a5 D3 C' m& X5 ?# F
  在悠扬的笙箫管笛声中,一台以展演绍兴优秀传统民间艺术为主题的电视晚会在这里徐徐拉开帷幕。晚会意在庆祝全国首个文化遗产日,庆祝绍兴市取得的10个项目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骄人成绩。柔婉的越剧、高亢的调腔、典雅的平湖调、诙谐的莲花落……联翩而上,一次次让人们感受着绍兴深厚的文化底蕴,也一次次拨动着人们关于保护和传承的思绪。此时,伴随着古雅清逸的乐曲,一群身着古装、手抱琵琶的小姑娘轻盈上台,她们流畅地弹拨着琵琶,娴熟地做着一招一式,用古老的平湖调演绎着让人浩叹千年的哀怨故事——《昭君出塞》。
5 {# x* {7 I" Q) \' A) s  她们的演技博得了阵阵掌声。所有参加过拯救平湖调行动的同志都感慨万千,有一个老人更是心绪如潮,此刻她静静地站在台角,拉着我的那双手因激动而微微发颤,两眼闪动着泪花,她喃喃自语:“平湖调有希望了!平湖调有希望了!”; p8 l' T4 ]" E3 V" E/ p
  她就是绍兴平湖调老艺人王玉英。从内容的教唱到形式的编排,《昭君出塞》如同她呕心沥血培养长大的孩子。可以说,绍兴平湖调《昭君出塞》的身上集中体现了王玉英致力于保护和传承民间艺术的智慧和精神! 5 l4 [# n5 M- V- a! y0 C
  只因那份难舍的情结  u/ i" U# X0 A2 l
  说到加入保护工作的初衷,王玉英坦率相告,她并没有想到要致力于保护和传承民间艺术,只是依从了内心那份难舍的情结。0 w& @+ Y: w# r9 [: o
  1961年,王玉英17岁。正值豆蔻年华,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了憧憬和向往。听说省里让绍兴办曲艺培训班,正在面向社会招生。一心想在舞台上演戏的她便去报考了。考试要考好几轮,但王玉英刚考了两轮,就顺利地通过了,并被编入平湖调培训班。
4 V2 D1 _9 ^# b( l3 ^- Y" P& L5 K& Y  那时,要问她平湖调是什么,她一定跟你摇头:“听都没听过。”不只是她,大多数绍兴人也会说不知道。原来这是绍兴流传已久的一种民间说唱艺术,曾称“越郡南词”。清代乾隆年间,绍兴出了位名为胡嗣沅的秀才,善唱平湖调,听过的人都说“唱得好”,时人把胡嗣沅的平湖调与柳敬亭之说书,苏昆生之昆曲喻为“鼎立”。平湖调因为文辞高雅、曲调优美,为文人士大夫阶层青睐,成为世家子弟的雅好,流传于文人家庭聚会,鲜见职业艺人的公开演出。因此,平湖调未能广为流传,寻常百姓之家自然也很少了解这一艺术。建国后,国家相关文化机构几度对“平湖调”进行调研,1953年,史实父、钱大可等绍兴老艺人应邀到上海演唱平湖调,并灌录了两张唱片。于是,由政府拨款为平湖调培养传人的培训班开办了。- f# I$ W3 o1 l% ]
当时曲艺培训班共招了26个学员,钱大可和吴绍祖两位老先生挑了3男3女来学平湖调。王玉英开始和平湖调结缘。那时候王玉英才知道,绍兴平湖调要失传了,这个培训班就是要拯救这门特殊的艺术呢。这是一个不一般的培训班。他们也成了一批不一般的学员。
  王玉英上培训班时,平湖调的表演方式已经有所改革,借鉴了苏州评弹的很多演技,但他们的学习还是比别的曲艺困难得多,要求也高得多。王玉英原本以为就是学学唱戏,没想到先生不光要这6位精挑细选的学生学唱,还要他们学很多乐器,什么琵琶、扬琴、三弦、笙,都要学,除此之外,他们比起别的学习曲艺的学员,要多上语文课,背诵大量诗词。因为平湖调的唱词是从文人诗词来的,词句文雅,讲究平仄格律,要是不懂可不行。平湖调的演唱不比别的,传统的表演要求表演者正襟危坐,目不斜视,忌讳以手势、表情、眼神等辅助表演,全凭说唱功夫传情达意,因而对唱的要求极高。一字一句,平仄、韵律都要咬准了,还要理解唱词的意思,把那种情感和意境唱出来。据说,演唱若是未脱火气或辅以外观性表演,便会被行家斥之为俗。这等功夫哪能一蹴而就呢。但在那时,平湖调是新挖出来的宝贝,名声在外,专家们都说这是好东西。
  在他们初学的3个月时间里,不断地有人来听他们的演唱,“什么北京上海的音乐学院,还有华东戏曲研究院,很多专家来听,听了都说好听好听。”那一阵子,他们也常被老师带到外地学习、观摩。虽然学得很辛苦,但王玉英已深深喜爱上这个古老的曲种。
  经半年的培训,王玉英他们开始在绍兴的书场里登场做营业性演出了。绍兴的百姓们原本就有听书的传统,苏州评弹在当地就有市场,现如今有人用自己的家乡话演唱书目,自然欢迎。除了平湖调原先那些唱词高雅的老回目,她们还演出与时代精神相呼应的现代戏,既符合形势需要,又容易赢得观众。如反特题材的《追踪》,以女性为主角的《李双双》等。总之,在重振平湖调的那个年代,为了使该曲种适应大众的“胃口”,当时的培训班将平湖调从形式到内容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其中借鉴了苏州评弹等姊妹艺术的多种形式,效果还不错,一时间平湖调说书在各种书场里颇有市场。这样的情形一直持续到了“文革”,王玉英等人就这样边学边演了六年的时间。
  直到1973年,县里的曲艺团又重组平湖调演出队,但是,回到本行的,只有郑关富和王玉英两个人。别人改行已久,觉得唱平湖调没出路,不愿再回来。王玉英回来,是因为她真的舍不得这门艺术。那年,她31岁。由于基本功扎实,加上学习平湖调的时候就学过评弹,他们就平湖调、评弹都演,演出市场因此得以扩大了。但这样的好时光也并不很长,没几年,曲艺市场渐渐没落,1981年,曲艺团宣布解散。王玉英被调到文化馆,改了行。王玉英虽然不唱平湖调了,但她始终不愿放下手中那把琵琶。
  白发不辞 传承重担
  弹指一挥间22年过去了,王玉英退休了。原以为就这样与平湖调无缘了。2004年,我们迎来了又一个文化的春天。举国上下轰轰烈烈开展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和保护工程。创始于明代初叶,盛于清初,具有文辞高雅、曲调优美、旋律丰富、风格独特等特点的绍兴平湖调毫无置疑的被列入此次国遗保护名录。然而如今的绍兴平湖调已没有专业曲艺团可依托,没有专业的演职员从业,已经后继乏人,曲种濒临消亡。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一古老的曲种,绍兴市群艺馆在学校设立了传承基地,并开办平湖调少儿、成人培训班,邀请当年平湖调培训班培养出来的老艺人们传授演唱技艺。因种种原因,只有王玉英欣然应允了,因为她难舍心中的那份眷念,她要将满腔的深情继续弹唱出来。
  记得第一次见到王玉英,是去学校招收小学员。说老实话,要让七八岁的孩子也能哎哎呀呀演唱古老的平湖调,大家心里都没有底,王玉英却敢于挑起这个重担。只见她轻轻地踩着脚步,柔柔的说着话语,举手投足都带着传统舞台的韵味。我暗暗想:“她能吗?”
  培训班开始了,可难题一个接一个的出来了。因学员均是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不能理解那些文学意蕴丰厚的唱词的意思,也搞不明白那些高雅的词句、平仄的关系,很快便失去了兴趣。更要命的是这些小学生平时接受的是普通话教育,不会讲地道的绍兴话。而平湖调是以“绍兴官话”演唱的,有很多是“入声音”,发音很“实”,让他们按平湖调的要求发音演唱非常困难。孩子们有时还要与王玉英“据理力争”,说这音明明这样发的,你却要这样发,“你懂不懂?”,有的更发噱,说上次拼音考试因受了平湖调的影响,注错了音,“要你赔”。孩子们产生了抵触情绪,甚至有一些家长也想让孩子退出培训班。
  怎么办?王玉英没有气馁、没有退缩,她像一个慈祥的老奶奶,将那些生涩难懂的曲目编成生动的故事讲给孩子们听,用地道的绍兴话逐词逐句地帮他们纠正咬字和吐音。她又似一个谦虚的小学生,让孩子们当她的老师教她学普通话,她与孩子们交心、交朋友,跟她们聊自己学平湖调时的情景,和她们做游戏,送她们过马路,她真心疼爱她们、关心她们、鼓励她们,培养她们学习平湖调的兴趣,帮助她们树立学习平湖调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寒暑易节两春秋,在她的耐心调教下,这些小学员终于初进平湖调殿堂,并渐入佳境。她们能将平湖调的基本调蓑衣谱《曾记莉花》完整地演唱出来了。听着一群天真烂漫的孩子用稚嫩的童音在一唱三叹:“曾记梨花细雨天,与郎分手百花潭,依依惜别牵衣袂,泪洒河桥春水添……”,我不由得被王玉英的坚强和执着所折服。然而,她没有停留取得的成绩,没有停止对事业的追求,如何让这高雅的民间艺术“存活”于世?怎样才能使古老的平湖调焕发青春和活力?老人在探寻着、思索着。
  老骥奋蹄犹自觅新途
  只有创新,才能更好地继承;只有发展,才有持久的生命力。这是王玉英的切身感受。对传统的东西挖掘、创新,抓住特色,配以与时代相吻合的内容和形式,在三十年前,她尝试过,成功了。如今,她的思维再一次欢快地跳跃起来。她翻出了四十多年前的课堂笔记,找到了一首适合孩子们演唱的节诗,因兴奋而变得格外灵动的细胞,使她很快编写出了一首新的平湖调曲。她抱着琵琶,奔波于两所小学,为了不影响孩子们上课,她中午12点等在了排练厅;为了不耽误晚上成人培训班的上课,她只买一个盒饭充饥。她不会骑车,但她总是第一个出现在教室。为了便于联系,她学会了怎样使用小灵通。“何苦呢?安享晚年吧!”女儿埋怨她,老伴疼惜她。但她累并快乐着。她说,最高兴的是《昭君出塞》在今年“文化遗产日”电视晚会和杭州吴山广场的两次演出获得各界的好评。她感到自己付出的意义,一切的苦和累,全被抛到了九霄云外。而今她不仅是受到保护的老艺人,也是有着保护平湖调这一古老艺术流传责任的传承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保护和开发利用工作已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作为绍兴平湖调的传承人和保护者,王玉英犹如沐浴着阳光与雨露的老树,重新焕发出勃勃的生机,我们期待着她用她的热情和执着,将平湖调培育得枝繁叶茂,让清丽婉转的平湖调永远在民间艺术的百花园中萦纡回绕,让和谐的欢声笑语传遍大街小巷。
踩过的脚印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欢迎光临

QQ|手机版|小黑屋|无图版|绍兴莲花落 ( 浙ICP备15015266号-1  PR查询

浙公网安备 33060302000270号

GMT+8, 2024-6-17 05:33 , Processed in 0.129176 second(s), 3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