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点击进入授权页面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93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文章] 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绍兴大书》文稿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12-22 01:2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概述
3 T  I0 J  l7 l) h* P  绍兴地处长江三角洲南翼,浙江省中北部。绍兴历史悠久,山水清毓,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为文物之邦。数千年风雨岁月造就的古老和沧桑、孕育出丰富的物质文化遗产,绍兴大书就是在这独特的环境中产生、流传、发展的曲艺种类之一,它不仅见证了绍兴丰富的千年不衰历史,更是经历盛世而弥足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C2 U  J+ }2 f  D3 Z
  [绍兴大书精彩片断15秒]( {( E( w& W7 u% f' _: b
  曲艺“绍兴大书”是绍兴本地对“绍兴评话”的俗称,为江南评话的一个分支,它采用绍兴方言为代表的越地方言徒口讲说、演绎的曲艺说书形式,主要流行于绍兴及其周边地区。“听大书去哉!”是当时绍兴大书忠实听众常挂嘴边的一句话。" e$ C% k' i. ~' \
绍兴大书的前身为评书,距今已有八百多年历史,源于宋代说话技艺,成熟于清代中叶,流行于民国至解放初期。它是国内一个较大的曲艺种类,主要因语言的不同而分支,评书的分布区以长江为界,分为南、北两派,南方多称评话,北方多称评书。江南评话又因不同语系和地区而分支成苏州评话、杭州评话、绍兴评话等。除语言不同,这些江南评话种类在传承方式、表演形式、内容等方面都趋于一致。至于绍兴大书具体是何时分流、诞生的,现已无从考证。
6 i$ a5 o9 I- R( ]6 }/ _: p  长期以来,绍兴大书艺人主要活跃在绍兴城乡及周边地区许多茶馆、酒肆、书场,转辗在工厂、田间、桥头、晒场演出。著名评书艺人章志华的《三国》、黄天福的《金台传》、杭邦“永”字辈艺人李永鑫的《济公》,后期还有许多现代题材的评书作品脍炙人口,百听不厌。
8 R' o1 @( |' X5 q6 @$ x6 R  艺人们精湛的演讲技能,独具匠心的巧妙构思,动人心魄的情节安排,声情并茂的说表功夫,以及各自形成的独特的艺术风格,引人入胜,听得观众如痴如醉,给绍兴民众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 D2 e. m1 d1 }4 v  绍兴大书的艺术特色:一人说表,只说不唱,道具简单到了一把摺扇、一块方帕、一根醒木。艺人身穿长衫或是唐装,站或坐于桌前,舌吐莲花,妙语联珠;说到精彩处,用醒木拍桌,营造声势,喧染气氛;说到关键处,卖个关子,嘎然而止,“且听下回分解”。; ]" D* e/ g; o8 K9 r1 Y
  绍兴大书的话本侧重以历史题材为基础进行创作加工。有的艺人重说表,擅长历史故事,结构严谨,描述细致入微,情节丝丝入扣,人、景、物描绘惟妙惟肖,听众有身临其境之感。
5 k4 r! P8 N8 |0 L: G2 A  [加表演同期声]
% P5 Y2 h' `, Y6 V! [' c  有的艺人重演装,擅长演讲侠义小说,讲究口、眼、身、法、步,人物塑造音容笑貌,活灵活现,妙不可言。  I, ]' d3 ~* v& O0 A; x
  [加表演同期声], N# J5 r: J5 I8 d
  60年代前期到70年代中后期,由于历史原因,绍兴大书说书的表演内容已从传统型剧目转向现代题材小说和革命故事,如《红岩》、《双枪老太婆》、《智取炮楼》、《桐柏英雄》等。# u* ^+ W" G: K* F, z0 r! `3 _$ E! y
  当时,绍兴县文化馆专门举办过十多期故事员培训班专门学讲革命故事,可以说在当时讲故事也算是绍兴评话形式的一个全新演绎。绍兴大书的末代传人叶建国先生便是从第一期故事班培训中脱颖而出的继而拜入章志华门下。从表演形式上来区分,评话是坐着讲,革命故事则是站着讲;从艺术上来说,革命故事是业余的,说大书则是专业的仅此而已。
  n/ X. {; ^7 p  二、重要价值9 R6 P4 M# ~/ \+ g2 j
  绍兴大书是以绍兴地方方言评说历史、讲述故事,通过变文言文为白话文,口语化、平民化的手法,所讲内容较通俗易懂,贴近群众、贴近生活,且寓教于乐,很富有浓郁的绍兴地方特色。这种曲艺形式极大的丰富了人民群众的文娱生活,为绍兴民众所喜闻乐见,体现历史教育平民化,具有一定的人文价值。
7 H6 C/ A; g# ^! l( E  绍兴大书艺人在演绎时,声情并茂、神形兼备,给人以思想和艺术美的感受。他们创作、整理、改编的传统、现代书目众多,内容涉及到历史、典故、民间传奇、风土人情和名人逸事等社会生活各个方面,是人们了解历史、认识社会、领悟生活的重要途径,也是绍兴世风民俗的最好摹本之一,因此具有一定的传承价值。
0 T' E1 n& Y& x( A  绍兴大书不仅是绍兴重要的地方曲艺之一,也是绍兴地方文化的宝贵财富。绍兴大书的说书形式、内容等,是江南评话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研究江南评话艺术的发展规律、趋势以及相应的社会沿革,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
2 L  m) I$ k6 [; @  早期绍兴大书作为简便易行的曲艺样式,道具很少,占地不多,而演说内容丰富,题材广泛,受众面广,易于在城乡普遍推广,也能够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8 G' J: S2 Z: K) a! M
  三、濒危状况7 x3 [- y2 ^+ @& i( o+ B- b; k% y
  随着时代发展,文化的多元化,电视、广播、网络等对传统文化形成巨大冲击,使得绍兴大书赖以生存的土壤如茶馆、酒肆、书场等不复再现,导致观众严重流失。) U. d1 z/ u, L( G
  据绍兴大书的末代弟子叶建国先生回忆,绍兴大书最红火的时期是1963年到1965年这段时间前后,当时的绍兴大书相当有市场,比莲花落档次还高,当时对其的评价是介于下里巴人的绍兴莲花落和阳春白雪的绍兴平湖调之间,深受群众欢迎,著名绍兴大书艺人章志华在茶馆、书场开讲《三国》时,可以连讲三个月,场场爆满。
" e. J. e. e5 W  C* X! h  A  如今,一些造诣颇高的绍兴大书老艺人或已谢世,或退出舞台,上世纪七十年代涌现的一批出类拔萃的演员也相继改行,许多传统话本因没有留下文字话本,濒临失传,出现了演员断层和艺术历史断层。由于人力、物力、财力所困,对前辈艺人的演艺史,以及对他们所创作、整理、改编的传统、现代书目等珍贵资料难以实施抢救整理。
/ P# @6 m9 z1 h6 w. N( s# w( g  加上现代观众文化需求、欣赏水平的普遍提高,绍兴大书的观众日渐稀少,绍兴大书的传承也陷入青黄不接、后继乏人的尴尬境地。延续达八百多年历史的绍兴大书这一地方曲艺正面临着传承和绝迹的危机。# V5 F- q2 e" {
  四、保护计划' G0 T9 X, z% z) F8 A
  绍兴大书现已列入绍兴市、县两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相关资料在“绍兴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中心”陈列展出。' l5 h" K0 z4 g6 F
  目前,退休赋闲在家的绍兴大书第三代传人张学章,重拾绍兴大书传统曲艺,陆续整理出四十万字的绍兴大书《三国演义》中的7回计5万字,及36回目计35万字的《金台三打少林寺》话本。% j8 l2 Q0 U2 ~/ Z- F# c
  绍兴电视台文化影视频道《莲花剧场》栏目录制了七集绍兴大书《三国演义》,并分三个阶段,十期播出。这种运用现代传媒与传统曲艺相结合的形式,为绍兴大书这一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保护、推广和走进千家万户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且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 f3 s' t1 \/ M/ e
  为切实加强绍兴大书的保护工作,绍兴县专门落实了非遗保护单位,并落实专项资金,在全面普查的基础上,进一步收集、完善相关文字、音像资料,并将其归类、整理、存档。还将对绍兴大书的传统话本讲演过程进行录音、录像,并用数字化手段予以保存。争取在五年时间内,通过宣传、普查,营造良好保护氛围,寻找有志于复兴绍兴大书艺术的新人,举办各类活动。以绍兴本地为基础,通过现代传媒以及举办各类活动、比赛、出书等方式,扩大影响,提高知名度和美誉度。充分利用传统节令、群众性故事会发现、培养、推介新人、新作,邀请专家、名艺人辅导、讲座、深入研讨。筹资出版出版绍兴大书的话本汇编本系列丛书。向社会招生或举办全县故事员培训及擂台赛,并在此基础上,挑选尖子人才,培养绍兴大书传人,为组建绍兴大书艺术队伍奠定基础。8 M4 @  S% J9 |. u3 Q
  绍兴大书抢救保护工作任重而道远,只有通过上下坚持不懈的努力,不断把这个绍兴特有的曲艺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向前进,相信在不久的时间内,定能充满自信地书写出地方曲艺事业更加辉煌的未来。
' X2 f' G7 ]5 x: ?# S! W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欢迎光临

QQ|手机版|小黑屋|无图版|绍兴莲花落 ( 浙ICP备15015266号-1  PR查询

浙公网安备 33060302000270号

GMT+8, 2024-6-17 03:46 , Processed in 0.333353 second(s), 3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