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点击进入授权页面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12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文章] 诸暨西路乱弹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12-22 01:1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诸暨西路乱弹,属南戏在传播过程中受诸暨地方官话、俚曲等影响发展衍变而成的乱弹剧种。它形成于明末清初,至道光、同治年间盛行于诸暨,并流行于嵊州、绍兴、萧山、浦江、义乌等周边地区。2007年6月, 诸暨西路乱弹被列入第二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Q; L1 p% G4 A% k6 n- g  诸暨市位于浙江省中北部,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在农业经济社会,诸暨民间多有庙会和迎社活动,并有邀请戏班助兴的习俗,为乱弹在诸暨落地生根,并融入本地文化、衍生发展为独具地方风格的诸暨西路乱弹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 X1 h" R3 _& D  r0 _- |  诸暨西路乱弹的名称起源说法较多,有地域说,派别说等,其中一种说法为陕西秦腔中的一支西路艺人远走他乡到诸暨定居而得名。因其沿袭有原汁原味的梆子剧,不见于浙江其它乱弹,故此说有较高可信度。1 j! u. X9 ?7 u) V  b# L; _+ Q
  明末清初为诸暨西路乱弹的萌芽时期。在此期间,南北剧种相互吸收融合,逐渐得以推广。在融入了诸暨官话、俚曲后,具有本地特色的诸暨西路乱弹孕育而生。
" t  w& ?: m8 w: I  F. |$ Y  乾隆至道光、同治(1821—1874)年间为诸暨西路乱弹的发展繁盛期。由于诸暨西路乱弹演出不受场地限制,音乐高亢激昂,唱腔抒情悠扬,动作粗犷,具有浓郁的农民思想感情,受到诸暨及邻县广大农民欢迎。清末至民国,它经历了第一次由盛行转向衰落的时期。据前辈老艺人传言,诸暨西路乱弹班在太平天国前,全县戏班80余副,后仅存10余副。民国初,部分艺人流入浦江、义乌、兰溪等地,戏班尚存七八副,后仅存红福、长春、阳春三班。
/ w5 Z& g: O6 {, O1 w" P  r& ?; N9 O  1959年至1965年是诸暨西路乱弹的振兴期,复排了折子戏《双阳公主追狄青》。文化馆工作人员整理编印《诸暨西路乱弹简介》,对诸暨西路乱弹的历史、唱腔、乐器、行头、曲牌等作了陈述。1962年4月,经省文化部门批准,诸暨西路乱弹剧团正式成立,先后排演了《翠微亭》、《九件衣》、《哪吒闹海》、《大名府》、《散潼关》等传统剧目,在全县巡演。后来,还排练了《于谦》、《百花公主》等新编历史剧和《芦荡火种》、《自有后来人》等现代剧目。
1 I1 I: P2 _& j7 q  E6 E0 _1 E  诸暨西路乱弹以三五七、二凡为主要唱腔,各唱腔又分若干形式,格局严整,自成体系,多为归板正唱,也有紧拉慢唱。伴奏乐器主要有笛子、唢呐、板胡、斗子、三弦、大小锣、大小钹、大小鼓等近20种,其中以笛子和唢呐最具特色。角色分13个行当,分别为四白脸、四花脸、五包头。表演或高亢雄健、或抒情流畅,丰富多样,大多为讲究唱作的文戏,较少武功。道白用诸暨地方官话,极富乡土气息、地方特色。曲牌极为丰富,鼎盛时期多达200余种。剧目数量众多,曾经演出过的乱弹剧本至少有400余本,其中的梆子剧,保留有原汁原味的秦腔风格。
5 w* }! h8 H+ X3 \! G  文革起诸暨西路乱弹停演,至今无专业剧团。现仅存10多位当年剧团的老艺人分散在全市各地,多年事已高。诸暨西路乱弹这一优秀的地方剧种濒临灭绝,急待抢救保护。
1 b: o; y! {8 q1 h$ W' f$ z
踩过的脚印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欢迎光临

QQ|手机版|小黑屋|无图版|绍兴莲花落 ( 浙ICP备15015266号-1  PR查询

浙公网安备 33060302000270号

GMT+8, 2024-6-17 05:44 , Processed in 0.132565 second(s), 3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