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点击进入授权页面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380|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闻] 绍兴宣卷何时登入大雅之堂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1-20 00:4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宣卷”农村走红0 D- M$ Y8 `( e- G3 k% _* C
  前不久,一台精彩的经典宣卷剧目《三状元》在钱清镇新甸村张阿木家上演。为了庆祝儿子考上重点高中,老张特地邀请了安昌镇著名的宣卷班——“大和”班。
; i* ~0 {, B+ c- f. Y. @  四个穿戴便服的男子围坐在四方桌上,手上各拿着二胡、三弦等乐器,每人桌上放置着一本书卷。一声悠长的二胡声后,剧目开演了,刚起音,就引起了围观群众的一阵喝彩。“好久没听到这么正宗的宣卷了。”前来听戏的同村张老伯发出由衷的感叹,他告诉记者说,以前经常有宣卷班到村里来演出,三四个人就能唱一台戏,观众既可以自己挑折子,也能让演员唱连场戏,听得很过瘾,不过近几年就少了。趁中午休息时,围观村民提议让演员穿插一段莲花落,演员们应着东家的要求唱了一段。 6 u+ B  n9 e8 h
  “花200多块钱请宣卷班唱堂戏比起请其他戏班子便宜多了,而且效果也好,以后逢什么喜庆事还请。”看村民高兴,张阿木脸上也觉得有光,他说本来是想花上千元请越剧团搭台唱戏,后来经人介绍,才想到请安昌宣卷班。
! H6 k% i6 j( O7 a. V* p: E9 T8 {7 ]% D8 ~8 T, K( @( @
●“宣卷”曾与“莲花落”齐名
( o- m8 \1 k! K8 N& f! O" h5 y  宣卷与莲花落、平湖调齐名,被列入绍兴的“五大地方曲种”。它是一种唱说文艺,历史比莲花落悠久,产生于唐代,到了清代发展成为曲艺。 . [5 e/ k3 M) ~
  宣卷的唱本,即卷本,通称“宝卷”,艺人在演唱时,置卷本于桌,照本宣唱,故称宣卷,形式近似苏州弹词,唱调类似快板形式的唱法。此外,宣卷的唱调,还吸收其他戏曲腔调,如绍剧、越剧,还有来自民间小调俗曲的调。宣卷即可清唱也可乐器伴奏,乐器一般以二胡、三弦、月琴为主。宣卷也分生、旦、净、丑各种角色,演唱最少须三人,演唱时围桌而坐,一般都是四人围桌演唱,一人须兼数个不同角色。 : ~$ Z" B0 U! q) s" p
  绍兴宣卷的卷本内容丰富,既有宣卷特编的剧本,也可拿其他戏曲的剧本演唱,如绍剧或越剧的《碧玉簪》、《龙凤锁》、《双金花》、《卖水龙图》等都可拿来演唱。一个卷本分成若干回,回书中表唱、表白较少,相当接近于戏剧剧本。一直以来,宣卷都盛行在乡间,一般都是村民因庆寿、贺迁等喜事邀请入室演唱,至今,宣卷都未曾登过大雅之堂。
& e) ]+ q, Q  x% M- @5 e5 B' c+ p" h9 z, @
●“宣卷”应借鉴莲花落发展之路 6 M; l) f. Z  {% W' c
  时至今曰,宣卷班因其通俗易懂在乡间再次盛行。据统计,在绍兴、萧山一带农村,至今仍有大约20多个宣卷班子。
0 [5 n1 n& V( g. z9 K, X  “宣卷具有很大的艺术魅力,只是至今一直是在乡野和市井表演,宣卷很难发展。”“大和班”班主何宝宝对于宣卷的命运表示担忧。“大和”班是安昌著名的宣卷班,今年64岁的何宝宝是第五代班主,班里共有5名演员,一年当中走村进巷要唱200多场。 9 ~" S( b- }- ?; }; z2 G" I7 G$ v
  “宣卷应该创新,它应该向莲花落借鉴。”县戏曲协会会长倪齐全认为宣卷应该跟上时代的步伐,在文化多元化的背景下、外来文化的冲击下,寻找新的生存空间,不但创作的脚本富有时代气息,就连表演、唱腔及音乐也要有较大发展。  p# {2 e# g8 b* L
踩过的脚印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沙发
发表于 2011-10-15 21:29 | 只看该作者
大家有什么好看法 都说一下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欢迎光临

QQ|手机版|小黑屋|无图版|绍兴莲花落 ( 浙ICP备15015266号-1  PR查询

浙公网安备 33060302000270号

GMT+8, 2024-6-18 03:50 , Processed in 0.124441 second(s), 3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