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发表于 2014-4-28 21:36

漫话绍兴鹦歌戏

  绍兴鹦歌戏,即绍兴滩簧,又名绍兴鹦歌班,流行于江浙一带。它像绍兴莲花落一样深受老百姓的喜爱。在民间还流传有顺口溜:看了绍兴鹦歌班,男人不想出畈,女人不想烧饭!由此可见绍兴鹦歌戏的魅力所在!
  认识绍兴鹦歌戏快十四个年头。记得刚进绍兴市地方曲艺学校学艺时,我对绍兴鹦歌戏这个地方曲种还未熟悉。在校长绍兴莲花落表演艺术家胡兆海的特邀下,当时请来了三位鹦歌戏的老艺人。一位是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绍兴鹦歌戏传承人宋小青老师,还有是陈渭裕和孔莲子老师。在她们的教授下,我们慢慢的认识了鹦歌戏。
  原来鹦歌戏盛行于清乾隆、嘉庆年间。当时演的主要是一旦一丑,有时也有三人演出。故亦称“对子戏”或“三脚戏”。当时鹦歌戏主要以说唱新闻与小型杂扮相结合的形式,反映民间生活,大多以男女私情为题材,所以常遭到官府的榜禁!一九五七年起,从业者以为“鹦歌戏”名不雅,故改名为——绍兴滩簧。在后来的岁月里,在各地区的滩簧也相继仿效戏曲形式,改为化妆登台演出了。绍兴鹦歌戏剧目素有“七十二本鹦歌戏”之说。但因种种原因,现存的剧本数量不多。   
  鹦歌戏的唱腔有男女腔之分,行当分“旦堂”,“花脸”两色。前者艺人称指“马四”,她准备有简单的包头,红、绿色的小衣小裤,扮演市井妇女。起初旦堂都是有男人扮演,以假嗓说唱,后来改有女性来表演了。花脸艺人称为“车盘”,大多头戴秋帽,身着长衫,鼻梁上面涂上白粉块,扮演穷儒秀才或村夫市贩,他们将长衫下摆往上一塞,就当作了短衫装。鹦歌戏的表演不怎么讲究,没有像大戏里的有枪有袍,所以不注意功架造型,无固定的程式,多与日常举止相同!随着时代的进展,鹦歌戏由绍兴市地方曲艺学校的传承,也在不断的走出困境,从快要灭绝,到目前蓬勃兴旺。胡兆海老师不愧是绍兴的一代曲艺大家,曾经有人这样说过,出了一个胡兆海,救了一曲莲花落,我想:不如说为:出了校长胡兆海,绍兴曲艺代传代!在校长的正确指领下,在宋小青,陈渭裕,孔莲子三位老师的精心教导下,98届浙江省绍兴地方曲艺学校的学员在2001年完成了全部的学业,当然鹦歌戏是其中的一门演艺。所以不久有一大批的学员正式融入了艺术的舞台上来!
  现在老百姓眼中的绍兴鹦歌戏已经和过去大不相同了。过去只是一旦一丑,最多时算上乐队也只不过八人。但现在团队里演员加乐队已经有十七八个人之多。我们绍兴现在活跃在农村的鹦歌戏团队有两支,一支是有鹦歌戏传承人宋小青老师的团队,还有一支是有莲花落老艺人沈宝贤老师的团队!这两支鹦歌戏团队各有各的看家戏,也同样各有各的优点所在!在两支团队里都有我们绍兴市地方曲艺学校出去的学员在担当主角!说到这里也许有人会不解,莲花落艺人沈老为什么会去组织鹦歌戏剧团呢?难道他已经不重视绍兴莲花落的表演了吗?当然不是,沈老为什么会进入鹦歌戏的圈子,这是事出有因的。当时在曲艺学校时,我们第二年就开始学鹦歌戏了,宋小青老师讲课也很认真,第三年我们就开始实习演出。在98年前农村演出市场基本上没有鹦歌戏的踪影,因此在宋小青老师排的鹦歌戏如《阿必大回娘家》、《卖青碳》、《胡子哥》等几个短小节目还不能组成一场演出的时间,所以必须加入到莲花落市场去。在曲艺学校时,沈宝贤老师也是学校特聘的莲花落任教老师,他那时莲花落演出非常之忙,说的上是莲花落草台大王,基本说天天可以排满。胡兆海老师看准这一形势,先组合成了莲花落、鹦歌班小分队进军农村市场。由沈宝贤老师任团长,带着鹦歌戏开始闯荡了。起先到农村演出一般先有莲花落请寿打头炮,然后沈老师介绍推出刚排的几个鹦歌戏小节目上演,靠学员必然是缺少斤两的,邀请上老师宋小青同台献演,效果就明显突出来了!宋老师的表演口齿清晰,嗓音洪亮,两眼有神,时不时台下笑声连连!我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老师就是老师!两个字:服帖!在敲开了农村鹦歌戏大门后,沈宝贤老师同宋小青和孔莲子老师共同努力,积极筹备剧本!终于第一本老戏《九斤传》在群众眼中又一次亮相!此次演员年轻化,动作规范化!老带小,小学老,大家共同努力把每场鹦歌戏都演好。渐渐的农村的演出市场打开了。也许老百姓好久没有看到过这样滑稽风趣的鹦歌戏了,时不时要求加节目,老百姓对鹦歌戏产生了感情!在后来的时期,靠一个团已经满足不了农村演出市场了。在胡兆海老师的提议下宋老师和沈老师各带一个团,因此就有了沈宝贤的鹦歌戏团队!现在鹦歌戏在老一辈艺人的努力下,可算又重新活跃在农村舞台。
  但从我个人体念来看,还需要大踏步的改进创新!如何让绍兴鹦歌戏这一地方剧种继承和流传下去,我想应该从这几方面着手:
  第一:要培养接班人,出新人!任何剧种,曲种对挖掘新人都很重视,因为大家都知道一个剧种也好,曲种也好,要发展要创新就要有新人接班上去,有了好的苗子,这个剧目或是曲目就不会被淘汰。我们绍兴鹦歌戏,从现在的情况看就是更缺少新人的培养!在1998年胡兆海老师创办了绍兴地方曲艺学校,带出了一批新的曲艺苗子,虽说有几位学员同老师一起在演出鹦歌戏,但从现在的情景看,鹦歌戏的新生代力量还是大缺!因此希望我们本地的戏曲,曲艺学校仍然要设立绍兴鹦歌戏培训班,邀请鹦歌戏传承人或专业的鹦歌戏老艺人授课传艺,这样一来就会使绍兴鹦歌戏有新生代后继有人!
  第二:要创新。任何戏曲现在都面临着陈旧,绍兴鹦歌戏更是要走出老路子!因为大多人都知道,以前的鹦歌戏一般只有两三个人表演,最多八九个人,现阶段有所改进接近十五六个演员在同台表演,但我认为还需要加大演员队伍,现在普遍出现一个演员演好几个角色的情况,这样会促使观众产生错觉。所以要扩大队伍!还有个别老艺人有传统的观念,认为绍兴鹦歌戏只能演出清朝戏。但我个人的观点,既然是一个剧种,就应该打破传统,各个朝代的戏都演,也许这样一来可以打破剧本少的问题,还能让鹦歌戏的戏路更宽些!队伍,戏路,剧本,舞美,乐队,演员等都应该创新!特别是演员要忘掉什么“鹦歌戏不是戏,不用刀枪袍和衣”的说法!演员也应该有身段,一招一式的动作要到位!
  第三:要学习文化。演员最大的缺点就是文化功底不深,我们需要加强学习文化知识!有了深厚的文化功底,演员就能看懂剧本的意思,更能了解角色的内心思想,从而更能走进自己所演人物的个性,让观众感受到不是你本人,而是戏里的他!演员要多看各种书籍,同时也要多听听故事,从古到今的知识都要学习,读懂历史!这样才能更好提高自己!
  第四:要走到群众中去!有句话:叫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很有道理!其一,演员深入群众中去,能够聆听到他们的心声,因为老百姓是最诚朴的,你哪里演得好,他们自然会认可你;你哪里不好,他们马上就会提出批评。有些演员怕老百姓评判自己所演角色的好坏,其实我倒认为,演员需要他们给我们评判,这样才能让演员改正不足,提升水平!其二,演员要关注老百姓各方面动态,因为人生就是个大舞台,戏里戏外所表达的就是民情!了解了民情才能创作出更多贴近老百姓身边发生的现代鹦歌戏小节目,从而使更多人得到教育!
  现如今绍兴鹦歌戏已经录入了我国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就证实政府对鹦歌戏这一绍兴地方剧种已高度的重视,想加大力度使其得以保护传承。因此作为我们本地的主管部门,要想方设法,努力抓人才的培养,在现有国家级传承人为首的老艺人中大力度提倡传承好,改革好,发扬好,让江浙老百姓所喜爱的地方剧种绍兴鹦歌戏再次焕发光彩!

作者:韩会稽(本站首发,不得转载)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漫话绍兴鹦歌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