顽石 发表于 2011-1-6 00:40

新昌调腔剧团发展历程

  清末民初,迭经战乱,调腔渐趋未落。抗战时,艺人流散各处,已陷于灭绝境地。建国初,人民政府为了挖掘、抢救这一古老剧种,由县文化馆将俞培标、王相成等业已改行的二十余位老艺人集在一起,演出了《秋江》、《卖后宰门》,接着就成立一个农忙务农,农闲务艺的半职业性班社,以“新艺高腔剧团”命名,由于当时条件所限,服装简陋,演员年老,简直像个“叫化班”。 1954 年,随着经济状况的好转,为了满足广大观众对文艺生活的需求,省人民政府决定将新艺高腔剧团转为专业性剧团,帮助整顿、提高,(整理发掘传统剧目,添置服装道具)内外为之一新。 1957年初,在新昌,嵊县精选了一批少年,由新艺高腔剧团艺术骨干、分角色任主教老师,办起了第一期新昌高腔训练班,有学员28名。 1958年,新昌、嵊县合并,成立了嵊县人民艺术院,训练班归属该艺术院。年底,省里又拨专款五千元,为高腔训练班添置服装、道具。 1959年年初,高腔训线班边培训,边演出。足迹遍及天台、黄岩、海门、宁波、慈溪、绍兴等地,颇受观众欢迎,“小高腔”的名声就此叫响。此后,至杭州胜利剧院汇报演出《拜月记》,当时,这些只有二年艺龄的小学员,把难度较深的二个折子戏演了下来,受到领导、行家和观众的称赞。自此,小高腔的影响就更为深广了。同年十月,正式成立新昌高腔剧团。 1960年,赴省汇报演出《赐马斩颜》、《三关斩卞》,颇受好评。 1961年,新昌、照县分开,高腔剧团归属新昌,省委派钱章平任编导兼业务副团长,发掘和整理传统剧目。 1962年,《闹九江》赴省演出获得成功。同时演出的剧目,有《秋江》、《思凡》、《黄浦江激流》等。几年来,赵培生、楼相堂、潘林灿、杨荣繁等老师傅一面献出手抄藏本,一面口吐传统剧目,由退休教师尉可鉴整理成《新昌高腔传统剧目汇编》。 1960 、 1963 、 1964 年,逐年培养新人,演员阵容更为整齐。部份由赵培生、潘林灿、楼相堂、杨荣繁等念腔;潘永乾、魏阿定等作锣鼓、帮腔规格;方荣障记谱(其中部份曲谱由滕永然所记)的《调腔曲牌集》编印问世。其中有唱腔曲牌“古戏之部”二本,“套曲之部”二本,“散曲之部”(附昆腔)一本,“吹打牌子之部”一本,“五场头三部”一本,“锣鼓之部”一本,共九本。
  “文化大革命”时,新昌县高腔剧团改组为“新昌县文宣队”,演出《杜鹃山》、《红灯记》等戏。进一步证明调腔这一古老剧种,不仅能演出典雅细腻的“古戏”,粗犷强烈的“宫廷戏”,妙趣横生的“家庭戏”,还能表现现代题材,戏路十分宽广。 1971 年,办了二期训练班(甲、乙班),经短期培训后,即随大团演出。 1973 年,自编的《三搬石门槛》赴省演出成功。浙江人民出版社给出了单行本,很多剧团移植了这一剧目。 1974 年,与浙江瓯剧团、浙江绍剧团、浙江婺剧团接受任务,赴省待命。后在省军分区小礼堂汇报演出《杜鹃山》、《三搬石门槛》,获好评。粉碎“四人帮”后,新昌县文宣队又分为高腔和越剧两个剧团。 1980 年,对《闹九江》(钱章平改编本)再加整理、改编,参加绍兴地区专业剧团会演,获所有项目的一等奖,一时声誉鹊起。 1981 年,改编的传统剧《龙凤图》获地区调演创作奖,同年十一月,中央文化部文研院,中国戏剧出版社,龚和德、涂沛、谭志湘、苏国荣、潘宪立等一行八人在沈祖安陪同下,专程前来天台观看《闹九江》的演出,随即在国清寺进行座谈。在座谈会上,专家们一致肯定这是一台不可多得的好戏。他们又认为新昌高腔不同于其他高腔,应该正本清源,重新改为原来的名称—一调腔。又郑重提出:“像调腔这样古老而又稀有的剧种,应该保护起来。” 1982 年,现代戏《闯东平》参加地区调演,获创作奖。同年六月九日,中央文化部艺术局高明辉同志来新昌看调腔戏。对这一古老剧种及剧团的思想建设和艺术建设,作调查研究。再次提出为剧团正名,经上级批准,将剧团改名“新昌调腔剧团”。同年九月,派员前往长沙参加全国高腔学术讨论会。 1982 年,从古戏之部中,选取《北西厢·请生、赴宴》、《牡丹亭·闹判》(即汤显祖原著《牡丹亭》中“冥判”一折)、《三关斩卞》四个折子戏,请回老艺人主教、排演。 1983 年,中国戏剧出版社将《闹九江》拍摄成戏剧连环画。同年,中国戏剧出版社又来柴桥,拍摄《封神榜1一4本》戏剧连环画。同年,《闹九江》再经整理,参加浙江省首届戏剧节,获剧目奖,优秀演出奖,剧团获精神文明奖.在各兄弟省、市代表的要求下为该剧举行座谈会,会上对剧种,剧团与剧目都给予高度评价。同年,完成专著《调腔乐府》、《调腔初探》(已发表)。 1984年上半年,在温州演出享有盛誉,演出期间,中国戏剧出版社又来拍摄《封神榜5—6本》,接着出版连环画。 1986 年,剧团重演元杂剧《北西厢》,由省艺术研究所录相保存。是年,县决定剧团暂时停演,留下 17 名骨干招收学员,举办训练班,于 1987 年 9 月 1 日开学。同年冬又与新昌越剧团合并,成立新昌县艺术学校。 1989 年,已重组剧团演出。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新昌调腔剧团发展历程